试题详情
[材料题]

患者男性,31岁,因“发热伴鼻出血14天”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0×10⁹/L,血小板、血红蛋白正常”,外周血涂片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骨髓涂片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PML:RAR融合基因阳性,t(15;17)染色体异常。予维A酸诱导分化治疗7天后,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伴牙龈和静脉注射部位出血,10天后出现黑粪,粪常规示隐血试验阳性,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5×10⁹/L,血小板48×10⁹/L,血红蛋白光明显异常。凝血时间>10s,凝血酶原时间(PT)17s,凝血时闷>10s,纤维蛋白原1.3g/L,硫酸鱼精蛋白(3P)试验阳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1mg/L。患者初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具体方法:肝素25~50mg,每8h皮下注射1次,同时输注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及冰冻新鲜血浆,现患者血小板维持在>50×10⁹/L,维持纤维蛋白原>1.0g/L,凝血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情况明显好转。

简答题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按凝血功能异常如何分期?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与哪几种疾病引起的凝血相鉴别?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5、

肝素的使用指征有哪些?哪些情况下应慎用肝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