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现病史 患者,男性,82岁,因“行走不稳伴饮水呛咳1月”入院。患者于1月前晨起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乏力,不能坐起、站立,伴有口齿含糊不清,无口吐白沫,无四肢抽搐,无神志丧失,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等不适,遂由家属送至外院,急查头颅CT提示“脑干、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多发腔梗及缺血灶,部分较陈旧”,考虑诊断为“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处理。住院期间行头颅MRI检查提示“桥脑小片梗死灶”,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目前该患者仍有行走不稳,饮水呛咳,近期有咳嗽、咳痰,2天前曾有一过性体温升高,最高温度38.4℃,后自行缓解。患者今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入院,门诊拟“桥脑梗死”收入病房。自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自主经口进食,但呛咳明显,夜眠欠佳,二便控制可。否认近期进行性体重下降。 2.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0余年,血压最高180mmHg/100mmHg,长期口服氨氯地平等药物,平时不监测血压。20年前曾有脑梗2次,未有明显后遗症。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病史,否认传染病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3.体格检查(含康复评定) (1)查体:T36.6℃,P84次/min,R19次/min,BP160mmHg/80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轮椅推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口齿含糊。全身一般检查无异常,两肺呼吸音增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右侧稍明显;心脏检查、腹部检查无异常。 (2)康复评定: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口齿含糊,洼田饮水试验3级。双侧鼻唇沟对称存在,伸舌基本居中,悬雍垂基本居中,咽反射减弱,软腭抬升较差。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肢体针刺觉对称存在。四肢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阴性。双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完成尚可。坐位平衡3级,立位平衡2级。Berg平衡量表:39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75分,轻度功能缺陷。 4.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1.24×10⁹/L,GR79.6%,超敏C-反应蛋白119.1mg/L。降钙素原1.59ng/ml。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和血糖等指标基本正常。 (2)影像学检查。头颅MRI:桥脑小片梗死灶,如图16-1所示。胸部CT:两肺感染,右肺下叶炎症、部分实变,如图16-2所示。吞咽造影检查:吞咽功能障碍(咽期);环咽肌开放不完全,如图16-3所示。 二、诊治经过 1.初步诊断 (1)脑干梗死恢复期(桥脑):吞咽功能障碍、构音障碍、平衡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障碍。 (2)卒中相关性肺炎。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2.诊治经过 (1)一般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三大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胸部CT,痰培养及药敏等),并行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监测血压,降脂(阿托伐他汀钙)、抗血小板(氯吡格雷)、降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氢氯噻嗪)、促进神经修复(胞磷胆碱钠和腺苷钴胺)、化痰(氨溴索)和抗炎(头孢曲松)等治疗,行吞咽造影检查后发现患者存在较严重的隐匿性误吸,不宜经口进食,遂予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 (2)康复治疗:针对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吞咽功能障碍,经康复评估后行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构音障碍训练改善构音肌群的协调性,提高构音器官功能;电动起立床训练以提高患者体位改变适应能力,增强下肢本体感觉输入及平衡能力,同时预防并发症发生;运动疗法及平衡功能训练提高四肢运动及协调能力,改善平衡功能;作业治疗改善患者协调能力及精细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目前状况:维持近3周的康复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部分改善,洼田饮水试验3级,复查VFSS仍存在隐匿性误吸,暂时不予拔除胃管,但患者基本掌握了安全吞咽技巧,可以较好地把握一口进食量,日常进食时误吸风险大大降低。Berg平衡量表:42分。可在家属看护下短距离步行。改良Barthel指数:80分,轻度功能缺陷。
简答题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2、诊断依据有哪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3、该患者的处理方案及理由是什么?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4、该病鉴别诊断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5、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