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2001年1月13日,某地一家医院报告2例疑似肉毒中毒的患者。2名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于1月5日、6日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 简答题1、提示:医生已采集了患者的血液、粪便标本,并进行了检测,但没有检测到肉毒梭菌毒素。如何处理?
- 以下是针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⑴确定是否有其他人也暴露于共同来源: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的活动轨迹、饮食情况、接触人群等,尤其关注共同进食的场所、食物来源以及可能的接触史。对患者的家人、同事、朋友等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是否有类似的症状出现。追溯患者所食用食物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排查可能的污染来源。②扩大监测范围:通知当地的医疗机构,提高对类似症状患者的警惕性,加强监测和报告。在社区、学校、工作场所等进行宣传,提醒人们注意观察自身和周围人的健康状况,如有类似症状及时就医。⑵对2例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①对症治疗:对于眼睑下垂、复视等症状,可以给予相应的眼科治疗,如使用眼药水缓解眼部不适。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注意防止误吸,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吸氧、呼吸支持等治疗,确保呼吸道通畅。②抗毒素治疗:虽然血液和粪便标本未检测到肉毒梭菌毒素,但鉴于患者的临床表现高度疑似肉毒中毒,可考虑给予多价肉毒抗毒素治疗。在使用抗毒素前,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确保安全。同时,要注意抗毒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⑶确定这例病例是否有联系:①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与患者年龄、性别、居住地等特征相似但未发病的人群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人群在发病前的饮食、活动等方面的差异,以确定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等,判断是否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聚集性,从而推断病例之间是否有联系。②实验室检测:对患者的食物样本、环境样本等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如采用更敏感的检测方法或扩大检测范围,以寻找肉毒梭菌毒素的存在。对患者的血液、粪便等标本进行重复检测,或者采用其他实验室检测方法,如PCR技术等,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2、提示:因食物导致的肉毒中毒危害很大,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可能引起其他人生病,因此由食物导致的肉毒中毒个案,可能是一场疾病大爆发的先兆。若可能还有其他病例,应立即着手调查的内容包括哪些?
- ①询问与患者共餐过的家庭成员和朋友,是否出现症状;②与当地医院和急诊室联系,告知肉毒中毒的症状,要求报告所有的有相似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③询问与患者共餐过的同事,是否出现症状;④查看当地医院住院部和急诊室登记,是否有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确定可疑患者是否有肉毒中毒的可能;⑤询问患者,确定共同暴露的食物及与患者共餐的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3、提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7例与肉毒中毒症状一致的神经症状患者。5例患者就医,4例住院。所有患者都是来自于最初病例的同一公共汽车公司,同一线路行驶的早班司机,且均在运行线路终点站的一家餐馆用过餐。大约有58名司机在这条线路上行驶,27人为早班,16人为下午班,15人为晚班。尽管调查还在进行中,但为阻止食源性疾病的扩散,也应尽快采取控制措施。当资料提示但又不足以作出最后决定时,采取控制措施可依据的信息有?
- 当资料提示但又不足以作出最后决定时,采取控制措施可依据的信息有:⑴高危人群:确定高危人群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在本案例中,同一公共汽车公司、同一线路行驶的早班司机为高危人群。这些司机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下,共同在运行线路终点站的一家餐馆用餐后出现疑似肉毒中毒症状。对这一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疾病进一步扩散的风险。针对高危人群,可以采取特殊的监测措施,如密切观察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体检或症状筛查。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⑵疾病的严重性:肉毒中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料不足以作出最后决定,也应尽快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和扩散。考虑疾病的严重性,可以优先采取紧急的治疗措施,如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包括使用抗毒素、呼吸支持等。同时,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⑶控制措施的易行性:在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选择易行的控制措施可以快速有效地应对可能的食源性疾病扩散。如可以暂时关闭涉事餐馆,对餐馆的食品进行封存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肉毒梭菌污染。易行的控制措施还包括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醒他们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同时,加强对食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⑷暴露因素是否依然存在:在本案例中,涉事餐馆是导致肉毒中毒的暴露因素。如果暴露因素依然存在,如餐馆继续营业,会导致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因此,应尽快确定暴露因素是否依然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果暴露因素依然存在,可以采取措施消除暴露因素,如责令餐馆停业整顿,对餐馆的环境和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对可受到污染的食品进行召回和处理,防止其继续流入市场。⑸患病人数:患病人数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扩散趋势的重要指标。在本案例中,已经发现了7例与肉毒中毒症状一致的神经症状患者,5例患者就医,4例住院。患病人数虽然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疾病扩散的风险。根据患病人数,可以评估疾病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从而决定采取何种控制措施。如果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应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和报告,扩大调查范围,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4、提示:与病例和其他司机的面谈形成了爆发假设。同一公交线路的早班司机在终点站餐厅用餐是病例唯一共同的暴露因素。同一线路的下午班和晚班的司机没有发生肉毒中毒,他们通常不在终点站餐厅用餐。调查者假定爆发局限于早班司机,起因为1月3日至7日之间在特定公交线路终点站餐厅进食。适用于本案验证假设的调查方法有?
- 适用于本案验证假设的调查方法确实是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病例组(患有肉毒中毒的早班司机)和对照组(未患病的下午班和晚班司机或其他未患病人群)在特定暴露因素(在终点站餐厅用餐)上的差异,来判断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在本案例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⑴确定研究对象:①病例组:选择患有肉毒中毒的早班司机作为病例组。详细收集他们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就医情况等。②对照组:选择未患病的下午班和晚班司机作为对照组。确保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工作环境等方面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⑵收集暴露信息: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他们在特定时间段(1月3日至7日)内的饮食情况,特别是是否在终点站餐厅用餐。收集其他可能的暴露因素信息,如是否食用了其他共同的食物、是否有其他共同的活动等,以排除其他潜在的混杂因素。⑶数据分析: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终点站餐厅用餐的暴露比例。如果病例组中在终点站餐厅用餐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提示该暴露因素与肉毒中毒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计算比值比(OddsRatio,OR),即病例组中暴露于特定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中暴露于该因素的比例之比。如果OR值大于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支持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⑷结果解释:根据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判断在终点站餐厅用餐是否为肉毒中毒的危险因素。如果研究结果支持该假设,则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如对餐厅进行调查和整改,以防止疾病的再次发生。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如环境调查、食品检测等,来进一步验证假设和确定病因。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5、提示:调查者给肉毒中毒病例下了定义:确诊病例为在1月5日至15日间出现症状,血清或粪便标本检测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的早班司机。疑似病例的定义为在此期间出现急性脑神经功能紊乱(例如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的早班司机。对照组为同一线路的没有肉毒中毒急性神经症状的所有早班司机。调查者设计、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问卷。若此问卷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则应重点注意的问题有?
- ①每个问题的措辞易懂,不使用专业词汇和术语;②填写或选择答案的方法尽可能简单;③缩略词的使用仅限于所有被调查对象都知道的;④问卷尽可能简短;⑤准备所有的可能答案,确信各选项相互排斥,易懂;⑥问卷中不包括,不知道这一选项。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