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某医院门诊在较短的时间内相继接诊了50余名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之腹泻,呈血水样,一日10余次,少数人有脓血便,里急后重不明显。除恶心呕吐外,少数人有畏寒、发热(37.5~40℃)、乏力、脱水等现象,所有患者均在同一宾馆就餐,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
- 简答题1、患者共同的食物最有可能的是?
- 患者共同的食物最有可能的是肉类食品。⑴依据:①症状关联: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之腹泻呈血水样,少数人有脓血便,是由于肉类食品被某些特定的病原体污染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一些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等容易污染肉类,这些细菌感染后可导致胃肠道出现类似症状。发热、乏力、脱水等现象也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反应相符。如果是其他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一般不太容易引起如此严重的血水样腹泻和发热等症状。②就餐环境:所有患者均在同一宾馆就餐,宾馆的餐饮中肉类食品通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比如,生熟肉类交叉污染、储存温度不当导致细菌滋生、加工过程中未彻底煮熟等情况都可能使肉类食品成为污染源。⑵原因:①细菌污染:生肉在屠宰、加工、运输过程中被各种细菌污染,如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会迅速繁殖,当人们食用被污染的肉类后就可引发食物中毒。如夏季气温较高,如果肉类食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温度,细菌就会大量滋生。加工过程中,刀具、案板等工具如果没有做到生熟分开,也容易造成交叉污染。②加工不当:肉类食品未彻底煮熟煮透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一些细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被杀死,如果烹饪时间不足或温度不够高,细菌就可能存活下来并进入人体引发感染。如牛排、猪排等肉类如果煎烤的时间过短,内部仍然存在细菌。火锅中的肉类如果在汤中涮煮的时间不够,也存在安全隐患。③储存问题:肉类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如果温度不当,也容易变质并滋生细菌。冷藏温度过高或冷冻食品在解冻过程中处理不当,都可导致细菌繁殖。如冰箱冷藏温度如果高于4℃,细菌就会快速生长。冷冻肉类在解冻时如果放在室温下长时间解冻,或者反复解冻冷冻,也会增加细菌污染的风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2、调查处理过程中,首先应做的处理是?
- 首先应做的处理是迅速向防疫站报告,并查封可疑食物。⑴迅速向防疫站报告的重要性:①专业指导与资源调配:防疫站(现多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专业的公共卫生人员和丰富的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的经验。及时报告可以让他们迅速介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确保事件得到科学、规范的处理。防疫站能够协调各方资源,包括医疗资源、检测资源等。在短时间内接诊50余名患者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医疗人员、药品和设备来应对,防疫站可以及时调配这些资源,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②疫情监测与控制:食物中毒事件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防疫站负责疫情监测和控制工作。及时报告可以让他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定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防疫站可以通过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的就餐情况、发病时间、症状等信息,确定可疑食物和污染源,为后续的调查处理提供依据。⑵查封可疑食物的必要性:①保护证据:查封可疑食物是保护证据的重要措施。在食物中毒事件中,可疑食物是确定病因和责任的关键证据。查封可疑食物可以防止食物被销毁、转移或污染,确保后续的检测和调查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对可疑食物的检测,可以确定食物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种类和来源。这对于确定食物中毒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②防止再次发生:查封可疑食物可以防止其他人员继续食用存在安全隐患的食物,避免更多的人发生食物中毒。在事件调查处理期间,不确定可疑食物的安全性,查封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同时,查封可疑食物也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起到警示作用,促使他们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3、如何确定是宾馆的哪一道菜品导致了中毒?
- ①调查患者的就餐记录:详细询问患者在宾馆就餐时所食用的菜品,统计每种菜品的食用人数。如果某种菜品被大多数患者食用,那么该菜品成为可疑致病食物的可能性就较大。②食品留样检测:宾馆通常会对部分菜品进行留样。对留样的菜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是否存在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等。如果在某道菜品中检测出与患者症状相符的病原体或毒素,就可以确定该菜品是导致中毒的原因。③厨房环境和食材调查:检查宾馆厨房的卫生状况、食材的采购渠道和储存方式。如果发现某种食材存在变质、污染等情况,且该食材被用于多个菜品中,那么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确定可能导致中毒的菜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4、对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如何进行紧急处理?
- ⑴补液治疗:根据患者脱水的程度和性质,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案。轻度脱水患者可以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重度脱水患者则需要静脉补液,快速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等,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⑵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以及神志、尿量等情况。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⑶电解质补充:除了补充水分,还需要补充钾、钠、氯等电解质。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或口服的方式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对于严重低钾血症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补钾的速度和浓度,避免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5、卫生部门应该如何加强对类似餐饮场所的监管,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 ⑴定期检查:卫生部门应增加对餐饮场所的检查频率,包括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加工过程、厨房卫生状况、餐具消毒情况等方面。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餐饮场所,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复查。⑵培训与教育:组织餐饮场所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等。通过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对餐饮场所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举报,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及时受理并处理公众的举报。对举报属实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⑷强化处罚力度: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餐饮场所,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除了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措施外,对于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营业执照,禁止其从事餐饮经营活动。⑸风险评估与预警:卫生部门应定期对餐饮场所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提醒餐饮场所和消费者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加强对食品安全新技术、新问题的研究,及时调整监管策略和措施。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