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小李一家在周末去郊外踏青,途中看到有小商贩在售卖甘蔗。小李的妈妈觉得甘蔗看起来很新鲜,就买了几根。回到家后,小李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然而,几个小时后,小李开始感到恶心、呕吐,接着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同时,小李还觉得头晕、乏力,视线也变得有些模糊。家人赶紧将小李送往医院。
简答题1、小李可能患有什么疾病?
  • 该患者诊断为霉变甘蔗中毒,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甘蔗霉变主要是由于甘蔗在不良的条件下长期储存,如过冬,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所致。霉变甘蔗的质地较软,瓤部的色泽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浅棕色,闻之有霉味,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真菌及其毒素,这些毒素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有较大的损害。将霉变甘蔗切成薄片,在显微镜下可见有真菌菌丝污染,从霉变甘蔗中分离出的产毒真菌为甘蔗节菱孢霉。甘蔗新鲜时甘蔗节菱孢霉的污染率仅0.7%~1.5%,但经过3个月的储藏,污染率可达34%~56%,因长期储藏的甘蔗是节菱孢霉繁殖的良好培养基。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2、流行病学特点是?
  • 霉变甘蔗中毒常发生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初春季节2~3月为发病高峰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情常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3、中毒机制是?
  • 甘蔗节菱孢霉产生的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acid,3-NPA)是一种强烈的嗜神经毒素,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4、中毒表现有哪些?
  • 潜伏期短,最短仅十几分钟,轻度中毒者的潜伏期较长,重度中毒者多在2小时内发病。中毒症状最初表现为一时性消化道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黑便,随后出现头昏、头痛和复视等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可发生阵发性抽搐。抽搐时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眼球向上,偏侧凝视,瞳孔散大,继而进入昏迷状态。病人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则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导致终生残废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5、治疗与预防有哪些?
  • 发生中毒后应尽快洗胃、灌肠,以排除毒物,并对症治疗。由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故应加强宣传教育,教育群众不买、不吃霉变的甘蔗。因不成熟的甘蔗容易霉变,故应成熟后再收割。为了防止甘蔗霉变,储存的时间不能太长,同时应注意防捂、防冻,并定期进行感官检查。严禁出售霉变的甘蔗。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6、在诊断霉变甘蔗中毒时,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急性肠胃炎:常有不洁饮食史,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没有神经系统症状及视力模糊、抽搐等表现。⑵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也会有胃肠道症状,但通常不会出现视力模糊、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且多有集体发病的特点。⑶脑炎: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但一般没有食用霉变甘蔗的病史,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异常。⑷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儿童,起病急,有高热、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但粪便培养可发现痢疾杆菌。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7、从公共卫生角度,如何加强对霉变甘蔗中毒的监测和防控?
  • 监测方面:卫生部门应建立霉变甘蔗中毒的监测体系,收集和分析病例报告,了解霉变甘蔗中毒的发病情况、流行趋势和地域分布等信息。同时,加强对市场上甘蔗质量的监测,定期抽检甘蔗,检测是否存在霉变和毒素污染。⑵防控方面:加强对甘蔗种植、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的监管。指导种植户正确储存甘蔗,避免甘蔗受潮发霉。在市场流通环节,加强对甘蔗的质量检查,禁止销售霉变甘蔗。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霉变甘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甘蔗。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