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现病史 患者,男,5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月”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胸闷,症状持续不缓解,至医院急诊就诊过程中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遂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除颤、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达龙抗心律失常等治疗。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Ⅰ、avL、胸前导联ST段压低;肌红蛋白218.90ng/ml,肌钙蛋白Ⅰ0.03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1.6ng/ml。后患者意识、呼吸逐渐恢复,脱机后急诊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术,术中见:冠脉2支病变(左前降支、右冠脉),右冠脉闭塞性血栓病变。予血栓抽吸后植入支架一枚,术后人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予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凝(低分子肝素),稳定斑块,降压,减轻心脏负荷,抗心律失常,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8日再次行冠脉造影,结果示:左前降支近段至中段弥漫性狭窄90%,第一对角支开口管状狭窄90%,右冠原支架通畅,并在左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可,予出院。现患者偶感胸闷、心悸,活动后稍有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无明显胸痛。现为进一步治疗门诊拟“冠心病,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收治入院。 2.既往史 既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未正规治疗。有高血脂症病史,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中。否认传染病病史,2011年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规律随访,自诉随访心超示:心脏增大,肺动脉压力增高(具体不详)。否认输血史,有青霉素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烟酒不良嗜好,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3.体格查体 查体:T37.1℃,P80次/min,R18次/min,BP110mmHg/60mmHg,末梢血氧饱和度100%。Ht165cm,Wt70kg,体重指数25.71kg/m²,神志清醒,对答切题,无贫血貌,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大致正常,HR80次/min,律齐,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等于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壁柔软,无腹部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4.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1)安静时心电图:窦律,陈旧性下壁、右壁心梗。 (2)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室上性早搏,部分成对,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早搏,部分成对,部分成二、三联律。 (3)心脏彩超:左室下节段收缩活动减弱,房间隔见封堵器回声,右心增大,中度肺动脉高压伴中度三尖瓣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射血分数52%)。 (4)心肺运动测试: 测试方案:RAMP方案(斜率20W/min) 测试经过:运动总时间6分12秒,递增负荷踏车运动第4min患者自觉心悸,动态心电图示多形性室性早搏8次,部分二联律,如图99-2所示,停止递增负荷,目标心率139次/min,运动最大心率114次/min,未达到目标心率,运动负荷50W时测得峰值摄氧量(摄氧量/公斤:12ml/(min·kg),未测得无氧阈,与运动前相比运动中、运动后未见ST段异常变化,如图99-1所示。 二、诊治经过 1.初步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2.诊治经过 (1)一般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控制血压(福辛普利),控制心室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倍他乐克),扩张冠脉(单硝酸异山梨酯)。 (2)康复治疗:进行有氧运动、步行训练:每周3~5次,靶心率95次/min,运动强度2.2km/h(2.3代谢当量),即20min内完成730m。 (3)目前状况: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胸闷、心悸、大汗,血压异常,心电监护示有氧运动过程中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经过12周康复治疗,患者20min可步行900m,复查心超示左室射血分数58%,复测心肺运动试验,运动负荷71W时测得无氧阈(摄氧量/公斤:14ml/(min·kg)),运动负荷88W时测得峰值摄氧量(摄氧量/公斤:19ml/(min·kg)),提示轻度运动心肺功能障碍。
简答题1、该患者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2、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3、该患者的处理方案与依据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