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现病史 患者,男性,23岁,因“反复右肩疼痛3年余”入院。患者3年前运动时不慎扭伤右肩,即感右肩关节疼痛,休息后减轻,未予重视。患者3年来反复右肩运动后疼痛,右肩关节不稳定感,打羽毛球右肩外展外旋时疼痛明显,为进一步诊治来医院运动医学科就诊,行肩关节正侧位片提示右肩关节退变;MRI提示右肩袖损伤,肱骨头Hill-Sachs损伤,Bankart损伤,肩关节积液。门诊以“右肩关节前不稳定”收入医院运动医学科,在全麻下行关节镜下右肩关节盂唇修补术。术后右肩支具固定2周,冷疗、等长肌力训练及邻近关节活动度训练,感右肩活动时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无发热、肢体麻木等不适,为术后康复治疗来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 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夜间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2.既往史 否认其他手术外伤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3.体格检查(含康复评定) (1)查体:T36.5℃,P72次/min,R14次/min,BP134mmHg/68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查体合作,右肩外展支具佩戴中,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右肩轻度肿胀,喙突下压痛(+),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轻度萎缩;右上肢皮肤感觉正常,桡动脉搏动正常。右肘、腕及指关节活动正常,徒手肌力测试(manual muscle test,MMT):右肩前屈肌力3级,外展肌力3级,内旋肌力3级;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前屈35°,外展30°,内旋45°;被动关节活动度(positive range of motion,PROM):前屈40°,外展35°,内旋60°。 (2)康复评定: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4分。 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s,UCLA):15分,如表43-1所示。 4.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1)MRI:右肩袖损伤,肱骨头Hill-Sachs损伤,Bankart损伤,关节积液,如图43-1、图43-2、图43-3所示。 (2)术中所见:盂唇-肩关节囊-韧带复合体与盂唇分离、向前下方移位,前关节囊和韧带组织松弛;撕裂口位于肩盂1~5点钟的范围,探针可插入撕裂口;伴有肱骨头后上缘凹陷性骨折征象,软骨损伤,伴有盂肱关节软骨退变;术者用手向肱骨头施以前向推力,关节镜下可见肱骨头相对于肩胛盂向前移位,直至肱骨头后缘平齐于肩胛盂前缘,呈半脱位状态。 5.诊治经过 (1)术后2~4周:①肩关节支具佩戴,避免肩关节外旋、后伸;②术后2周进行右肩钟摆练习,术后4周,在无痛范围内右肩主动助力运动;③在术后2~3周,进行肩关节前屈90°、外旋30°范围内肩关节各向等长收缩练习,术后4周开始三角肌和肩袖肌在肩胛骨平面练习。④短波、半导体激光、磁疗、冷疗、音频电疗法等物理因子治疗;⑤非甾体类抗炎药(莫比可)7.5mg,每天一次,口服。康复治疗隔日一次,经2周康复治疗后,VAS评分3分,MMT:前屈肌力4级,外展肌力3级,内旋肌力3级;AROM:前屈80°,外展70°,内旋50°;PROM:前屈90°,外展75°,内旋65°;UCLA评分18分。 (2)术后4~8周:①继续肩关节支具佩戴;②逐步恢复肩关节前屈,在术后8周,逐渐开始进行肩关节外旋运动,逐步恢复至正常肩关节活动度,并完成肩胛带全范围运动;③术后6周开始重点训练肱二头肌力量训练,术后8周,开始三角肌、肩袖肌主动抗阻训练。患者经4周治疗后VAS评分2分,MMT:前屈4级,外展4级,内旋4级;AROM:前屈110°,外展95°,内旋55°;PROM:前屈120°,外展100°,内旋70°;UCLA评分22分。 (3)术后8~12周:加强外旋和后伸练习,肩关节各向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范围,并加强肩周肌渐进抗阻练习,通过ADL训练增加肩关节运动的灵活性及协调性。康复治疗持续术后6个月,患者右肩关节功能恢复基本正常,VAS评分1分,UCLA评分33分。给予患者家庭康复训练计划,重点训练肩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和三角肌、肩袖肌群的力量和耐力,门诊定期复诊。
简答题1、该患者的诊断为?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2、还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3、该患者的康复目标和计划是?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4、该患者的处理方案及依据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