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患者男性67岁。患者因“反复胸痛、气促1个月余,加重2天”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开始反复于干活后出现胸骨中下段疼痛,呈闷痛,范围约手掌大小,无向他处放射,持续数分钟可缓解,稍感气促、头晕,无出大汗,无心悸,无夜间端坐呼吸,无咳嗽、咳痰等不适。患者未予重视。2015年3月26日晚生23时患者于网鱼时再次感胸痛发作,性质、部位、范围同前,但程度明显加重,伴明显气促不适,胸痛、气促持续不能缓解,但患者仍未予重视,自认为“高血压病”,未就医诊治。3月28日下午患者到某医院就诊,行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压低,给予扩张冠状动脉和抗血小板等治疗后无缓解,胸痛、气促症状反复发作。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急诊。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差,大小便正常。自诉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未发现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吸烟三余年,2包/日;少量饮酒。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重大手术、外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疫区居住史。无地方病病史。无有害粉尘吸入史。进食无偏嗜。已婚,已育。否认遗传病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6/73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病容,表情痛苦,精神困倦,被动体位,步行入院。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皮肤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角膜无混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和呼吸频率正常,未触及胸膜摩擦感,胸壁和肋骨无压痛,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未触及,墨菲(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及摩擦音。脊柱正常,无畸形,关节无红肿疼痛,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可触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外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压低0.15~0.2mV,T波倒置(图1-1)。肌钙蛋白0.03ng/ml。 胸部X线片;主动脉硬化,双肺未见明显异常(图1-2)。 心脏超声检查提示:④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大动脉位置关系正常;②双房稍大,余心腔大小正常;③左心室下壁(基底段以下)室壁厚度尚可,搏动幅度减低。余左心室各壁各节段室壁厚度,搏动幅度正常。收缩及舒张速度正常,时相一致;④房、室间隔连续好,大血管间未见异常通道,CDFI示:房、室水平及大血管水平未见分流信号;⑤各瓣膜厚度、弹性、开放幅度未见异常,CDFI示二尖瓣反流3ml、三尖瓣反流10ml、Vₘₐₓ=2.80m/s、PGₘₐₓ=31mmHg;根据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36mmHg;⑥左心室收缩功能(M型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EF)为58%(正常值为54%~80%),左心室缩短分数(FS)为30%(正常值为27%~48%)。 左心室舒张功能:二尖瓣下舒张期血流峰值比E/A<1。 血管超声:双侧颈动脉硬化并左侧粥样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发育不对称。 入院诊断:胸痛原因待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未排除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Ⅰ级。 诊疗计划:④按专科护理常规,低盐低脂饮食,告病重。 ②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择期行冠脉造影术。 ③暂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节血脂、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胃黏膜、抗凝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④请示上级医生指导诊治。 患者近1个月反复胸痛,加重2天。来院后胸痛症状仍未见明显缓解,入院后再次复查心电图(图1-3)。 此份心电图出现以下几方面变化:①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更加明显;②V₂、V₃、V₄、V₅导联的高大T波有所回落,这些T波为非正常表现,提示该患者存在心肌损伤的表现;③加做18导联心电图可见V4R、V₅R、V₈、V₉均可见Q波,结合临床表现不能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患者入院后再次复查cTn,应密切注意检验结果。
简答题1、该患者胸痛诊断怎么考虑?诊断依据是什么?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2、对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有何不同意见?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3、急诊常见的非创伤性胸痛如何分类?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4、急诊工作中如何识别高危胸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