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患者男性,66岁。乏力食欲缺乏尿黄4天。1天前呕吐胃内容物3次,并发现皮肤黄染。患者乏力明显,无发热腹痛,无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7.42×10⁹/L,血红蛋白145g/L,血小板计数167×10⁹/L,中性粒细胞0.715。尿常规检查:尿胆原(+),尿胆红素(3+)。血生化检测:谷丙转氨酶(ALT) 2040U/L,谷草转氨酶(AST) 1540U/L,碱性磷酸酶( ALP) 293U/L,总胆红素(TBIL) 163.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94.9μmol/LaB超:胆囊壁增厚,胆汁透声差,门脉内径1.3cm,脾肋间厚4.2cm,少量腹水。甲型肝炎病毒(HAV)-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阴性。既往史:高血压病1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倍他乐克控释片,否认肝病史,3个月前有拔牙史,当时查肝功能指标正常,饮酒40余年,平均每天4两白酒,已戒3年。体检:体温36.5℃,脉搏82次/分,血压110/65mmHg(1mmHg=0.133kPa),神清。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无瘀点瘀斑。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
简答题1、首先需要考虑的诊断是
  • 首先需要考虑的诊断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乏力、食欲缺乏、尿黄、呕吐、皮肤黄染)和实验室检查结果(ALT显著升高,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乙肝两对半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均指向了急性肝炎的诊断。特别是尿胆原阳性和尿胆红素强阳性,以及肝功能检查中ALT和AST的显著升高,这些都是急性肝炎的典型表现。此外,患者有长期饮酒史,虽然已戒酒3年,但仍需考虑酒精性肝病的可能性。酒精性肝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但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这与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符。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2、查戊型肝炎病毒抗体(HEV) -IgG阳性,抗HEV-IgM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BcAb)(+),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38%,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TBIL 398μmol/L,白蛋白(ALB) 25.6g/L,自身抗体谱阴性。患者入院第6天出现躁动定向力计算力差。目前患者的诊断是
  • 目前患者的诊断是急性戊型肝炎并发肝衰竭。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降低至38%,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至1.7,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至398μmol/L,白蛋白(ALB)下降至25.6g/L,这些指标均提示肝脏合成功能严重受损,符合肝衰竭的表现。患者出现的躁动、定向力和计算力差等症状,可能是肝性脑病的表现,这是肝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3、检测结果:血氨122μmol/L(正常值18~72μmol/L)。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
  • 1.支持治疗①补液:保证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②营养支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通过静脉营养支持。③休息: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劳累。 2.保肝药物: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减轻肝脏炎症。戊型肝炎通常为自限性疾病。 3.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①补充凝血因子:根据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必要时补充凝血因子,如新鲜冰冻血浆(FFP)、凝血酶原复合物等。②维生素K: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 4.肝性脑病的处理①降氨治疗:降低血氨水平,可以使用乳果糖、L-鸟氨酸-L-门冬氨酸(LOLA)等。②避免使用含氮物质:避免使用含氮的药物和食物,减少氨的产生。③镇静治疗: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以使用适当的镇静药物,如劳拉西泮等。 5.密切监测: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氨水平等。 6.做好肝移植的准备:对于肝功能衰竭且病情危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肝移植的准备。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