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患者男,45岁,因上腹疼痛10余小时入院。入院前12小时进食螃蟹后感中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寒战、无黄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均增高,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入院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H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生长抑素抑制胰液分泌,通过胃管给予硫酸镁促进胃肠蠕动、导泻,预防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0.1g,q12h,治疗15天,入院10天,腹痛缓解,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均降低,病情好转。入院12天患者出现腹泻,2~4次/天,黄色稀便,无腹痛、无里急后重。粪常规无异常,粪便培养为艰难梭菌。
简答题1、引起该患者艰难梭菌腹泻的原因为
  • 抗生素使用:患者因急性胰腺炎使用了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抗生素的使用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从而引发艰难梭菌腹泻。 ②疾病状态和治疗措施:急性胰腺炎本身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异常,使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增加艰难梭菌感染的风险。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菌群分布,为艰难梭菌的生长创造条件。 ③其他因素:可能还存在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住院环境中艰难梭菌的传播等因素,共同促使艰难梭菌在肠道内定植并引发腹泻。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2、哪些方法可用于艰难梭菌腹泻检测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中的艰难梭菌毒素 A 和/或毒素B,操作相对简便、快速,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能因不同产品和检测条件而有所差异。②细胞毒性试验:将患者的粪便滤液加入到培养的细胞中,观察细胞是否出现病变,以判断是否存在艰难梭菌毒素。该方法较为敏感,但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③核酸扩增试验(如 PCR):检测艰难梭菌的特定基因片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艰难梭菌感染。④结肠镜检查:对于怀疑艰难梭菌感染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复杂的患者,可进行结肠镜检查。镜下可见假膜性肠炎的典型表现,如黏膜充血、水肿、黄白色伪膜等,有助于诊断艰难梭菌腹泻。同时,可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3、哪种药物可用于艰难梭菌腹泻治疗
  • 甲硝唑:适用于轻至中度的艰难梭菌感染,是治疗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一线用药之一。它对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价格相对较低。②万古霉素:作为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另一种一线用药,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尤其对艰难梭菌有效。它通常用于不能耐受甲硝唑或对甲硝唑耐药的CDI患者,以及更严重或复发的感染情况。③非达霉素:是一种较新的抗生素,适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与万古霉素相比,非达霉素可以减少CDI复发率,因为它对正常肠道菌群的影响较小。非达霉素只能口服给药,适合应用于复发或者严重CDI患者。④贝洛托舒单抗:是一种人源化艰难梭菌毒素B单克隆抗体,与标准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CDI复发率。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4、哪些药物可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 ①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这些药物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②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广谱头孢菌素的使用可能使艰难梭菌等机会性致病菌过度生长,从而引发腹泻。③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这类药物抗菌谱极广,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较大,易导致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④氟喹诺酮类例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它们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增加腹泻的发生风险。⑤克林霉素是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常见药物之一。它对肠道正常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容易促使艰难梭菌等病原菌繁殖,引发严重的腹泻甚至伪膜性肠炎。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