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患者男性,38岁。咳嗽,咳黏稠脓性痰3天。体温39℃,X线显示右肺上叶实变,伴多发性蜂窝状肺脓肿、叶间隙下垂。WBC12.4×10⁹/L。痰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生长。
- 简答题1、该病经验性治疗,可选用的药物是
- ①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这些抗生素对许多克雷伯菌属细菌有良好的活性。②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是广谱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好的覆盖。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多利培南,这些抗生素是治疗严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一线选择,尤其是对于耐药菌株。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这些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也有活性,但耐药性可能较常见。⑤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这些药物可以提供针对产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覆盖。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这些药物可以作为联合治疗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多重耐药的菌株。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2、但患者的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他啶抑菌圈直径比对头孢他啶/舒巴坦的抑菌圈直径小6mm,该患者可以用什么抗生素
- ①选择合适抗生素:优先选择头孢他啶/舒巴坦,因为舒巴坦可以抑制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从而保护头孢他啶不被破坏,增强其抗菌效果。②考虑其他药物:如果头孢他啶/舒巴坦不可用或患者对其不耐受,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对肺炎克雷伯菌有效的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或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3、该菌的耐药机制
- ①产生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能够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如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这些酶可以水解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耐药性产生。②外膜通透性降低:细菌通过改变外膜蛋白的表达,减少抗生素的进入,从而产生耐药性。③药物靶点改变: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等药物作用靶点发生突变,降低抗生素的亲和力,导致耐药。④外排泵的过度表达:细菌通过增加外排泵的表达,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排出,减少抗生素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产生耐药。⑤生物膜的形成:肺炎克雷伯菌可以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中的细菌对外界环境和抗生素的抵抗力增强。⑥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传播:耐药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在细菌间传播,使耐药性迅速扩散。⑦染色体和/或质粒介导的多药耐药性:某些肺炎克雷伯菌株具有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多药耐药性,对多种结构不同的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是临床治疗中较为严重的问题。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4、如用接种环挑取该菌菌落于商品化头孢硝噻吩滤纸片上,纸片应在多长时间内由黄色变为红色
- 如用接种环挑取克雷伯菌菌落于商品化头孢硝噻吩滤纸片上,纸片应在10分钟内由黄色变为红色。这是检测细菌是否产β-内酰胺酶的一种快速方法,当纸片由黄色变为红色时,提示该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