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患者男性,55岁。反复上腹部疼痛伴消瘦、脂肪泻1年余。患者1年多前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为隐痛或胀痛,反复发作,疼痛无明显规律,与进食关系不大。疼痛可向左腰背部放射,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需服用止痛药物缓解。发病以来,患者食欲逐渐减退,体重减轻约 10kg。近半年来,出现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粪便不成形,色淡、量多,有油脂样光泽且具恶臭。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每天饮酒量约半斤白酒,持续20余年。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腹部手术史。吸烟史30年,每天20支。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生命体征: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 mmHg。一般情况:慢性病容,消瘦体型,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检查:腹部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可触及一质硬包块,边界不清,位于脐上偏左,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s 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5×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淋巴细胞百分比35%,红细胞计数3.8×10¹²/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50×10⁹/L。淀粉酶:80U/L。脂肪酶:50U/L。血糖:8.5mmol/L。血钙:2.1 mmol/L。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粪便外观呈油脂样,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隐血试验阴性。腹部超声:胰腺轮廓不规则,实质回声增强,胰管扩张,内径约0.4cm,胰腺内可见多个强回声光斑,后伴声影,考虑为钙化灶。腹部CT检查(平扫+增强):胰腺体积缩小,胰管呈串珠样扩张,胰腺实质内可见多发钙化灶,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强化不均匀。临床诊断慢性胰腺炎。
简答题1、该疾病病因包括?
  •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胆道疾病酒精中毒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导致的胰腺实质进行性损害和纤维化,常伴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或萎缩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2、该疾病肉眼改变表现为?
  • 病变早期可无明显改变。进展期胰腺体积肿大、硬化,切面呈结节样,被膜增厚,硬化区域质地变硬,部分病例表现为局限性包块,称为慢性纤维包块性胰腺炎(FMCP),此时大体与胰腺癌难以鉴别。炎症反复发作,各级胰管扭曲并不同程度扩张,管腔内常见结石,胰腺小叶内也可见钙化。因胰管狭窄、梗阻,可形成多发性潴留囊肿及假性囊肿。到了终末期,胰腺腺泡不断萎缩,胰腺体积变小变硬,切面见小叶结构消失,大片灰白色纤维化。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3、该疾病镜下改变表现为?
  • 进展期胰管见扩张,管腔内见嗜伊红蛋白栓或结石。导管上皮萎缩、化生甚至消失。随着间质纤维化程度增加,可包绕小叶,并将小叶分割成不规则结节状,腺泡萎缩或导管化生。晚期,小叶继续萎缩,大部分腺泡消失,仅存胰岛成分,由于纤维组织的收缩作用,胰岛排列比较集中,可出现“假性增生”,间质可见淋巴、浆细胞浸润。最后胰岛也会消失,仅留下纤维间质成分。少数病例导管上皮增生明显,形成上皮内瘤变。根据细胞排列方式和形态,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胰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简答题4、该疾病有哪些并发症?
  • (1)若出现假性囊肿引起大腺管阻塞后,可致小腺管及腺泡腔扩张,胰液积聚,上皮细胞萎缩,形成假性囊肿,或由于腺管破坏,胰液分泌受阻,胰液及炎性渗出物被周围之浆膜、腹膜或肠系膜等包裹。假性囊肿可在胰腺实质内或胰腺表面,主要表现为腹痛、低热、上腹部包块、少数有黄疸。(2)脾静脉血栓形成,因胰腺纤维化或假性囊肿压迫血管形成脾静脉血栓、脾大等。血栓可延伸至门静脉,引起静脉曲张及消化道出血。(3)胰源性腹水、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以腹水、较多见,呈渗出性,淀粉酶浓度增高。此乃液体从假性囊肿或扩张的胰管漏入腹腔所致。(4)消化性溃疡可高达10%~15%,由于胰腺分泌碳酸氢钠减少所致。(5)少数慢性胰腺炎可发生癌变。现在认为,慢性胰腺炎与导管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在炎症反复发作过程中,微环境中的炎细胞浸润以及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能促进中小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并发生上皮内瘤变(PanIN),而PanIN则为癌前病变,可演变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