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现场心肺复苏术
- 一、准备工作 1.迅速将患者安置于硬板床或平地上,如系软床应在背部加垫硬木板。 2.操作者位于患者一侧。 二、操作方法 1.确定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和心搏停止,其主要特征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股动脉、颈动脉搏动触不到;心音消失;发绀。 2.呼唤患者,轻推其肩部,观察瞳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 3.触摸其颈动脉,并观察面色,判断心搏是否停止。 4.证实患者心搏停止后,呼救,并立即抢救。 5.施行胸外按压术 (1)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即两乳头连线中点),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示、中两指横放在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为按压区。 (3)操作者将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区,与患者胸骨长轴相平行,另一手掌重叠压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互握翘起,不接触胸壁。 (4)按压时双肘关节伸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前倾之力和肩、臂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端下陷4~5cm,按压后应放松,使胸廓弹回原来形状,而使胸膜腔内压下降,血液回流。放松时手掌跟部不离开胸壁定位点,以免手移位。 (5)挤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并应平稳、规律、均匀的进行,不能间断。按压频率100次/分(新生儿除外)。 (6)胸外心脏按压每30次做人工呼吸2次(即连续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升起为止),按压与吹气之比单人操作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7)对于儿童患者,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胸骨压低胸廓的1/3~1/2,频率100次/分。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中指、环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按压胸骨,胸骨压低胸廓的1/3~1/2,频率100次/分。按压与吹气之比单人操作为30:2,双人操作则15:2。 (8)主要有效指标:颈动脉可触及搏动;瞳孔逐渐回缩;发绀减退;自主呼吸恢复;神志逐渐恢复;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6.实施人工呼吸术 (1)通畅气道,解松衣领及裤带,清除病人口、鼻腔的异物。 (2)开放气道:抬(提)颏法;抬颈法;双手抬颌法。 (3)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为例①病人平卧,操作者一手插入病人颈后向上托,一手按压其前额使头部后仰,颈项后伸用压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闭病人双侧鼻孔,另一手示指和中指抬起病人下颌,使下颌尖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将病人口打开。②术者吸一口气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升起为止。然后放松捏鼻的手,让病人胸廓复原。如有回气声,即表示气道通畅,可再吹气。③如果患者有自主循环(如可触知脉搏),仅需要通气支持,无按压时人工呼吸频率成人每分钟10~12次,儿童每分钟12~20次。 三、注意事项 1.按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也不可偏于左右侧,切勿挤压胸骨下端剑突处。 2.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 3.按压需均匀、有节奏地进行,切忌突然急促的猛击。 4.两人操作时,为避免术者疲劳两人工作可互换,调换应在完成5组30:2的按压吹气后间隙中进行,并应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以核实病人是否恢复自主心搏,应在实施5组30:2(约2分钟)的按压/吹气后进行。核实过程所用时间不得超过10s。 5.两次人工通气后(每次持续1秒以上),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6.如果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应在再次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后,给予第二次通气。第二次吹气仍失败时应直接进行胸部挤压。 7.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各种通气方式包括口对口、口对鼻、面罩通气和高级气道通气,均推荐每次持续1秒以上,以使患者胸部起伏。 8.避免快速或者用力吹气。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