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病例摘要: 焦某,女,67岁,干部。 患者自诉四年来反复出现发热,每于午后及晚间体温上升,不超过38℃,2天来症状加重,伴手足心热,烦躁,盗汗,口干咽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体瘦小,舌质红、干燥少津,有裂纹,苔少,脉细数。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外感发热相鉴别。
  • 主诉:低热反复发作4年,加重2天。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低热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因其病程较长,由于脏腑功能失常引起故应诊断为内伤发热而非外感发热。阴虚阳胜,虚火内炽,故而见发热。阴虚内热,其病在于阴分,故于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虚火内炎,则烦躁;内热逼津液外泄则致盗汗。阴虚内热,与脏腑的虚损有关,故其症状又与脏腑不足关联。心阴偏虚,可兼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体瘦小,舌质红、干燥少津,有裂纹,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二者在病因、病程、主要症状、伴随症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来说,内伤发热由内伤病因所致,病程较长,起病缓慢,以低热者多见,或有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者,常伴有内伤症状,如属实的,可见瘀血、气滞或痰湿的表现,如属虚的,则伴脏腑气血阴阳不足之象。其证候虽分虚实,但以虚证为多。而外感发热由外感六淫或疫毒致病,病程相对较短,起病较急,常为高热,伴有外感症状,且以实证为主。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内伤发热 中医证候诊断:阴虚发热证 中医治法:滋阴清热 方剂:清骨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