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病例摘要: 王某,男,57岁,教师。1995年4月28日初诊。 患者近5年来下痢脓血,每日大便2~3次,从1995年1月起大便1日4~5次逐渐增加到7~8次。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血管扩张症,慢性结肠炎。病理报告:横结肠黏膜毛细血管扩张症,降结肠、乙状结肠黏膜组织示:慢性炎症。大便培养多次均无细菌生长,曾口服各种抗生素和中药,并用抗生素、中药灌肠治疗均无显效。现症见:大便1日4~5次,多则7~8次,泻下物为赤白夹杂或脓血稠黏如胨,虚坐努责,便下深红血液,脐下灼痛,心烦,寐少,口咽干燥。舌质红绛少津,苔花剥,脉细数,大便常规检查:脓球(+)、红细胞(+++)、白细胞(+)。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泄泻相鉴别。
- 主诉:脓血便5年,加重3个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腹泻、脓血便为主症,故诊为痢疾。由于痢久迁延,湿热未尽而阴液伤耗,故湿热与阴伤并见。湿热阻滞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则脐腹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胨;阴液耗伤,故痢下量少,虚坐努责,热迫血溢,阴络受伤,便下纯血甚多;阴虚火旺,则心烦、寐少;津液亏耗则口干;舌质红绛少津,苔花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辨证为阴虚痢。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痢疾与泄泻的鉴别: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均为排便次数增多,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泄泻是粪便稀薄无脓血,腹痛、肠鸣并见,泻后痛减。痢疾则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并见,便后不减,以资鉴别。见诸临床,泻痢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有先泻后转痢者,病情加重;亦有先痢而后转泻者,病情减轻,临证时须仔细辨别。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痢疾 中医证候诊断:阴虚痢 中医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方剂: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