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病例摘要】 患者,女,32岁。 4天前与人发生口角后感觉上腹部疼痛,次日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疼痛剧烈,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发热,纳呆,小便可,大便秘。 查体:T 38.5℃,P 98次/分,R 22次/分,BP 130/85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并可扪及一触痛包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辅助检查:WBC 17.5×10/L,N 0.85;B超示右下腹部6.8cm×9.Ocm不均匀杂乱的低回声包块,后壁回声增强,诊断为阑尾脓肿。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相鉴别。
  • 一、西医诊断依据 (1)转移性右下腹痛4天。 (2)bp 130/85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并可扪及一触痛包块。 (3)wbc 17.5×10/l,n o.85;b超示:右下腹部6.8cm×9.ocm不均匀杂乱的低回声包块,后壁回声增强,诊断为阑尾脓肿。 二、西医鉴别诊断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很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痛,但病人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检查时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壁板状强直和肠鸣音消失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如诊断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加以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脾胃受损,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蕴热,使气血不和,积于肠道故见右下腹部,疼痛剧烈,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发热,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壅滞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脾胃受损,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蕴热,使气血不和,积于肠道。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急性阑尾炎。 2.中医疾病诊断 肠痈。 3.中医辨证诊断 湿热壅滞。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通腑泄热,利湿解毒排脓。 2.所选方剂名称 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大黄1og、丹皮1og、桃仁12g、冬瓜仁30g、芒硝6g、红藤30g、紫花地丁15g、连翘15g、乳香6g、没药6g、薏苡仁30g、败酱草15g、白花蛇舌草3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 2.诊断明确后应早期外科手术治疗。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