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患者男,29岁,因间断发热、咳嗽伴喘息3个月余,加重10天收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伴喘息,咳少量白痰,体温最高38.5℃,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后好转;10天前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少痰,伴进行性呼吸困难,给予莫西沙星、甲强龙无明显好转。查体:T38.2℃,P90次/分,R26次/分,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5×10⁹/L,中性粒细胞91.8%,淋巴细胞5.3%,肝肾功能未见异常,LDH367IU/L,PaO₂51.9mmHg,HIV抗体阳性,G试验1210pg/ml。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间质性炎症,呈“毛玻璃样变”。
- 简答题1、根据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最可能的是耶氏肺孢子菌肺炎。①患者为青年男性,有间断发热、咳嗽伴喘息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并且在10天前症状加重。这种长时间的呼吸道症状,尤其是伴有发热和喘息,是肺部感染的典型表现。②患者的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这提示存在感染。LDH(乳酸脱氢酶)升高可能反映组织损伤或炎症。重要的是,HIV抗体阳性表明患者有HIV感染,这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G试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显著升高,通常提示真菌感染,包括肺孢子虫等。③双肺弥漫性间质性炎症,呈“毛玻璃样变”,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典型CT表现。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2、为明确诊断,可进一步做的检查是
- ①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通过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观察是否存在卡氏肺孢子虫的包囊或滋养体。这种方法简便快速,但阳性率较低,需多次检查以提高诊断率。②PCR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卡氏肺孢子虫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早期诊断。③抗体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卡氏肺孢子虫抗体,包括IgM和IgG抗体。抗体检测可以作为回顾性诊断的依据,但在急性期可能因抗体尚未产生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3、关于本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 (1)形态特征①包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为 4~6μm。成熟包囊内含有 8 个囊内小体,呈香蕉形或新月形排列。包囊是耶氏肺孢子菌在肺组织内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性。②滋养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一般为 1~5μm。滋养体为繁殖活跃的阶段,可不断分裂增殖,逐渐发育为包囊。 (2)生活史①感染阶段:主要为包囊。当含有包囊的气溶胶被人体吸入后,包囊进入呼吸道,到达肺泡并在肺组织内发育。②发育过程:包囊在肺组织内脱囊形成滋养体,滋养体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逐渐发育为包囊。包囊成熟后可再次释放囊内小体,继续感染其他肺泡细胞,形成新的感染灶。 (3)生存环境①宿主特异性:耶氏肺孢子菌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主要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如大鼠、小鼠等。一般情况下,不同宿主之间的耶氏肺孢子菌不会交叉感染。②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肺组织内,尤其是肺泡和细支气管。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中,耶氏肺孢子菌通常处于潜伏状态,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中,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等,耶氏肺孢子菌可大量繁殖,引起严重的肺炎。 (4)培养特性①培养困难:耶氏肺孢子菌在体外培养非常困难,目前尚无理想的人工培养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耶氏肺孢子菌对营养要求苛刻,生长条件复杂,且需要特殊的培养环境。②动物模型:为了研究耶氏肺孢子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常采用动物模型,如大鼠、小鼠等。通过感染动物模型,可以观察耶氏肺孢子菌在体内的生长发育过程、致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4、可用于本病治疗和预防的药物是
- ①复方磺胺甲噁唑:这是治疗和预防PCP的首选药物。对于治疗,成人剂量通常是每天15-20mg/kg的TMP成分,分3-4次给药,可以口服或静脉给药。对于预防,剂量通常是每天一次,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和药物耐受性调整。②氨苯砜:可以作为TMP-SMX不耐受患者的替代药物,通常与甲氧苄啶联合使用。③阿托伐醌:对于不能耐受TMP-SMX的患者,可以作为替代预防药物。④喷他脒:通常作为二线预防药物,但因为其较高的毒性,通常不作为首选。⑤克林霉素:可以与伯氨喹(Primaquine)联合使用,作为TMP-SMX的替代治疗。⑥贝达喹:这是一种较新的抗结核药物,有时也用于治疗PCP。⑦卡泊芬净:这是一种棘白菌素类药物,有时用于治疗PCP,尤其是在其他药物无效时。⑧糖皮质激素:在某些情况下,如PaO₂ < 70 mmHg,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