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患者,男性,33岁,主因“腹痛、腹泻、发热2天”来诊。患者2天前进食隔夜剩菜后数小时脐周阵发性绞痛,排稀水样便,每天10余次,无明显里急后重,无脓血便,发热,体温达39.5℃,伴畏寒、寒战、乏力、全身酸痛,自行服用“黄连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后体温降至38℃,腹痛稍好转,但腹泻仍然较重,当日仍坚持上班,于单位站立时全身大汗,黑矇,意识仍清醒,急呼“120”来诊。既往糖尿病病史2年,间断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停用2个月余,未监测血糖。入院查体:T 38.5℃,P 134次/min,R 30次/min,BP 75/40mmHg,神志淡漠,全身湿冷,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肺无干、湿啰音,HR 134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稍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双侧病理征(-)
多项选择题1.急诊接诊医生需要做的紧急处理是

A、测乳酸

B、完善血、尿、粪、生化学指标、血气分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初筛、心电图等检查

C、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

D、立即抽血培养后应用广谱抗生素

E、粪便培养、粪便悬滴+动力实验、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型监测除外传染病

F、立即开通静脉通路,特别是中心静脉通路,30ml/kg晶体液快速输注

G、立即进入抢救室,严密监护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多项选择题2.[提示]血常规:外周血WBC 22.88×10⁹/L, GR 90.6%,Hb 168g/L, HCT 61.4%,PLT 168×10⁹/L; PCT 75.52ng/ml;血糖: 15.48mmol/L,Cr 171.1μmol/L, BUN 30.69mmol/L,TBIL 19.03μmol/L, DBIL 7.98μmol/L,IBIL 11.05μmol/L, ALT 125U/L,AST 21.4U/L; [Na⁺]129.7mmol/L,[K⁺]3.12mmol/L, [Cl⁻]97mmol/L,渗透压296.6mmol/L, TnI 0.001ng/ml;血气分析: pH 7.303,PCO₂ 29.2mmHg, PO₂ 81.3mmHg,Lac 9.5mmol/L, [HCO-3]14.2mmol/L,ABE -10.8mmol/L, SBE -12.2mmol/L。尿酮体(-);粪常规: 白细胞满视野,未见红细胞; 粪潜血(-)。肝胆胰脾双肾B超:未见异常。 紧急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监测CVP同时快速补液治疗,3小时内补充晶体液2400ml, CVP由-3mmHg升至5mmHg,去甲肾上腺素由6μg/min降至2μg/min, 血压95/42mmHg,复查血Lac由9mmol/L下降至6mmol/L。 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可以适当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改善肾功能

B、监测血生化学指标,防止电解质紊乱

C、继续补液,可适当应用4%人血白蛋白输注

D、PiCCO监测评价血流动力学是选择之一

E、继续补液,注意肺部体征,防止急性心力衰竭

F、继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多项选择题3.[提示]患者经前处理后6小时,CVP 8mmHg, 血压100/50mmHg,去甲肾上腺素停用, 尿量由10ml/h升至100ml/h。 患者急性肾衰竭(ARF)最主要的病因是

A、糖尿病慢性肾衰竭

B、链球菌感染相关肾炎

C、因低血容量导致肾前性肾衰竭

D、因脓毒症等因素导致肾性衰竭

E、尿路梗阻导致肾后性肾衰竭

F、药物性肾损害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多项选择题4.[提示]患者经治疗24小时后停用血管活性药物,血流动力学稳定, 腹痛明显好转,腹泻次数减少, 开始自主进食。入院第3天腹痛、腹泻消失,体温正常, 血常规:WBC 8.57×10⁹/L, GR 70.6%,Hb 120g/L, PLT 204×10⁹/L。 入院第4天患者再次发热,体温38.7℃, 畏寒明显;查体: 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腹无压痛; 血常规:WBC 12.57×10⁹/L, GR 76.6%,Hb 116g/L, PLT 164×10⁹/L,PCT 4.21ng/ml。 目前最应考虑的感染部位是

A、合并静脉导管感染

B、合并病毒感染

C、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D、院内获得性肺炎

E、肠道感染,所用抗生素并未覆盖肠道感染病原菌

F、真菌感染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多项选择题5.可以确诊为导管感染的情况有

A、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菌株

B、连续2次外周血培养为同一菌株

C、从导管和外周同时抽血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5:1

D、双部位采外周血培养为同一菌株

E、从导管和外周同时抽血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小时

F、外周静脉血细菌培养与导管节段培养为同一细菌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