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1.现病史 患者,女性,21岁,因“面部及背部皮疹1天加重2h”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1天前和朋友去游泳,当天气温高达33℃,患者自诉在室外泳池暴露3h左右,下水前未涂抹防晒用品。回来发现面部及泳衣无遮蔽部位特别是背部皮肤出现瘙痒、潮红、肿胀、灼热,同时有心悸伴恶心呕吐1次,无发热,无腹痛腹泻,冷水冲澡后休息。半夜自感面部及背部疼痛、烧灼感伴瘙痒,给予毛巾冷敷。今早发现面部及后背处可见密集的针头至米粒大小丘疹、水疱,颈部有2处黄豆大小的皮肤糜烂,自觉剧痒、疼痛。否认发病前用药史及光敏物质过敏史。 2.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类似疾病发作史,无家族光敏史。 3.体格检查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颈背部曝光处与非曝光部位之间界限清楚的弥漫性红斑,鲜红色,面部及后背处可见密集的针头至米粒大小丘疹、水疱、颈部有2处黄豆大小的皮肤糜烂,似湿疹样外观。 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血常规: 红细胞:RBC4.07×10¹²/L,Hb125g/L,PLT177×10⁹/L,WBC5.11×10⁹/L,N56.5%,LY36.6%,MO5.5%,E5.6%,B0.3%。 肝功能:TB8.1μmol/L,DB2.9μmol/L,TP64g/L,ALB41g/L,ALT22IU/L,AST18IU/L,γ-GT35IU/L。 肾功能:BUN4.6mmol/L,Cr76μmol/L,UA236μmol/L. 5.诊治经过 全科医生详细询问患者发病过程,用过哪些药物,平时有无光敏物质过敏史。考虑患者1天前在烈日下暴晒3h,未做防晒措施且发病前无用药史,嗜酸性粒细胞略高,初步考虑为日光性皮炎。鉴于患者皮肤科专科检查后,根据皮损的形态及严重程度,评定患者为湿疹型日光性皮炎。依据日光性皮炎治疗原则,首先停用一切化学美容制剂,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每晚,联合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3%硼酸溶液湿敷,点状外涂艾洛松外用。治疗期间嘱其尽量少进辛辣刺激性油腻食物及糖类甜品,患病期间注意一定要避免日晒。 1周后患者前来复诊,患者多形性皮疹基本消退,额部及颈背部有皮肤脱屑,背部遗留少量的色素沉着。
- 简答题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
- 患者有典型的日晒后皮肤反应,包括面部及背部的瘙痒、潮红、肿胀、灼热、丘疹、水疱、糜烂等,且发病前无使用可能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符合日光性皮炎的临床特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2、诊断依据有哪些?
- (1)暴晒史:患者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未采取任何防晒措施,是日光性皮炎发生的直接诱因。 (2)临床表现:面部及背部暴露部位出现瘙痒、潮红、肿胀、灼热、丘疹、水疱、糜烂等,且边界清楚,与非曝光部位有明显区别,符合日光性皮炎的典型皮损特征。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略高,提示可能的过敏或炎症反应,但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排除了系统性疾病的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3、该患者的处理方案及理由是什么?
- 1.患者健康教育:常在室内工作者,应经常参加户外锻炼,提高皮肤对日光的耐受性。避免接触光敏物质和可能引起交叉反应的物质。对日光敏感患者,尽可能避免直接日光照射以及反射的光线映射。日光灯或荧光灯照射也有影响,居室最好用钨丝灯泡照明。在强光下不宜时间过长,外出时注意遮阳光或涂遮阳保护剂。 2.全身用药,可选用以下各药: (1)抗组胺类:多用于治疗光变应性皮肤病。本类药物中如异丙嗪、扑尔敏等本身可能引起光敏感,应予注意。 (2)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PP、维生素C及烟酰胺等均可阻抑或减弱光敏作用,应用剂量宜较大。 (3)抗疟药:常用者为氯喹或硫酸羟氯喹,用于光变应性皮肤病如多形日光疹,不适用与光毒性反应。除避光作用(吸收致病的光波)外,可能还阻抑抗原抗体间的反应。氯喹0.125~0.25g,口服bid或tid,1~2周后递减为每日1次;硫酸羟氯喹0.1g,口服bid,直到症状消失为止。当应用氯喹类药物时须警惕抗疟药的毒性反应。 (4)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严重的光感性皮炎可短期应用。 3.局部治疗:外用遮光剂:目的是使有害的光线反射、吸收或分散,防止向表皮的穿透。常用的药物有10%~15%对氨息香酸(PAPA)稀乙醇溶液,10%氧化锌,1%~2%奎宁,2.5%~5%单宁酸,6%水杨酸甲酯,10%安替匹林,5%~10%水杨酸苯酯,5%~10%二氧化钛,可配成乳剂或软膏外用。二羟基丙酮对各种波段的UV及可见光均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可配成0.2%~0.5%的洗剂或乳剂使用。 对各种皮损,可根据皮损不同情况参照皮炎湿疹予以对症治疗。如红斑水肿期可选用1%冰片炉甘石洗剂,3%硼酸溶液湿敷或皮质激素霜剂(艾洛松、派瑞松等)外用。水疱、大疱、糜烂渗液多时可选用锌铜浸液冷湿敷。待红肿减轻,水疱干涸,糜烂基本恢复时可外涂油膏或乳剂。 4.中医疗法: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方用清热除湿汤加减。中医内治疗在红肿或渗出期可用鲜马齿苋、土大黄根茎叶、紫花地丁、蒲公英全草捣烂外敷或外涂甘草油,然后扑止痒粉或以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鲜马齿苋或鲜白菜帮捣烂外敷。 5.其他疗法:对一些增生、角化性损害,可涂维生素A酸乳膏或行冷冻、电灼或激光治疗。有癌变可能的皮损,应及早手术切除或植皮。 6.社区随访及转诊:轻中度的日光性皮炎给予全身及局部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但对于重度的日光性皮炎,除了严重的皮损外常伴有全身的中毒症状,需综合治疗,建议尽快转诊;另外还有一些增生、角化性损害的慢性皮损或考虑有癌变可能的皮损,以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须及时转诊。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