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患者,男,55岁,企业高管。近几个月来频繁出现活动后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每次疼痛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体格检查:血压测量:150/95mmHg。心脏听诊:心音减弱,可闻及少量早搏。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体重测量:身高175cm,体重85kg,体重指数(BMI)为27.8kg/m²,属于超重。观察患者体型:腹部肥胖明显。实验室检查:血脂检查:总胆固醇6.5mmol/L(参考值:<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2mmol/L(参考值:<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参考值:>1.04mmol/L),甘油三酯2.5mmol/L(参考值:<1.7mmol/L)。血糖检查:空腹血糖6.8mmol/L(参考值:3.9-6.1mmol/L)。心肌酶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指标正常。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T波倒置。
- 简答题1、该患者可能患有什么疾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 患者诊断为冠心病。依据:①症状表现:频繁出现活动后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这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是冠心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心绞痛通常由心肌缺血引起,而冠心病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疼痛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这也符合心绞痛的特点,说明疼痛与心肌缺血有关,而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从而缓解疼痛。②体格检查:血压测量为150/95mmHg,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心音减弱,可闻及少量早搏。冠心病可能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音减弱。早搏是由于心肌缺血或心脏结构改变引起的心律失常。③实验室检查:血脂检查显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些异常的血脂指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空腹血糖6.8mmol/L,处于空腹血糖受损范围。高血糖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④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T波倒置。这是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支持冠心病的诊断。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2、分析其发病与营养因素的关系。
- 该患者的发病与营养因素有密切关系,具体分析如下:⑴肥胖与营养的关系:患者身高175cm,体重85kg,BMI为27.8kg/m²,属于超重,且腹部肥胖明显。肥胖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度的能量摄入,尤其是高糖、高脂肪食物的过量摄入,是导致肥胖的主要营养因素。企业高管可能因工作应酬等原因,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等。同时,运动量相对较少,导致能量消耗不足,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引起体重增加。肥胖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脏需要为更多的组织和器官供血,从而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⑵血脂异常与营养的关系:患者血脂检查显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些异常的血脂指标与饮食密切相关。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过多,如蛋黄、动物内脏、蟹黄等,会导致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也会增加血脂异常的风险,常见于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影响胆固醇的代谢。膳食纤维可以结合肠道中的胆固醇,减少其吸收,促进其排出体外。如果饮食中缺乏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容易导致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适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患者可能摄入不足。⑶血糖异常与营养的关系:患者空腹血糖6.8mmol/L,处于空腹血糖受损范围。高血糖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尤其是精制谷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企业高管在日常饮食中摄入较多的高糖食物,如糕点、饮料等。膳食纤维和全谷物的摄入不足也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和复杂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3、提出相应的营养预防和治疗措施。
- 营养预防措施:⑴调整饮食结构:①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建议每天摄入蔬菜500克以上,水果200-300克。②选择全谷物和粗粮:全谷物和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和复杂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可以选择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代替部分精制谷物。③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优质蛋白质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避免过多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④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⑤控制盐的摄入: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避免食用高盐食品,如咸菜、腌肉、方便面等。⑥控制饮食量和体重: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活动水平,计算每天所需的能量摄入量,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进食。结合适量的运动,逐渐减轻体重,达到并维持健康的体重范围。对于该患者,目标体重可以设定为70公斤左右。⑦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每天可以分为三餐或多餐,保持饮食的规律性。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营养治疗措施:⑴控制能量摄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能量摄入计划。一般来说,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需要适当减少能量摄入,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可以通过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来控制能量摄入。①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0%,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如全谷物、蔬菜等,避免过多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和白面包。②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5%-20%,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③控制脂肪的摄入: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0%-30%,其中饱和脂肪应低于总能量的7%,反式脂肪应尽量避免。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等。⑵补充营养素:①膳食纤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改善肠道功能。可以通过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也可以考虑补充膳食纤维制剂。②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营养素,有助于减少自由基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同时,保证足够的钾、镁、钙等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③ω-3脂肪酸:ω-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抗血栓形成和抗炎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益。可以通过食用鱼类、鱼油等食物来补充ω-3脂肪酸。⑶监测和调整: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根据指标的变化调整饮食方案。在营养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饮食耐受性,如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饮食方案或寻求医生的建议。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4、如果该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 ⑴心肌梗死:如果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可导致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胸痛、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危及生命。⑵心力衰竭:长期心肌缺血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⑷心脏性猝死:在某些情况下,严重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可导致心脏性猝死。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