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患者男,38岁,因“左侧臀部暗红色斑块11年来诊”。斑块逐渐呈疣状增生,且向周围扩展,以后中心部分的疣状增生逐渐变平,结痂脱落后留有萎缩性网状瘢痕。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全身症状,心、肺、腹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查体:左侧臀部可见5 cm×8 cm暗红色呈疣状增生的斑块,四周由结痂成鳞屑覆盖之结节向外扩展成环状或弧形,境界明显,结节的外围呈暗红色晕,形成中央网状瘢痕、边缘疣状改变和四周暗红色晕(下图)。
- 简答题1、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根据您描述的临床表现,这位38岁男性患者左侧臀部出现的暗红色斑块,逐渐呈疣状增生并向周围扩展,中心部分疣状增生逐渐变平,结痂脱落后留有萎缩性网状瘢痕,符合疣状皮肤结核的特征。疣状皮肤结核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皮肤感染,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其皮损通常表现为粗糙、角化过度、疣状或乳头状的增生性损害,边缘清晰,中央可能有萎缩性瘢痕形成,且皮损会缓慢增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2、确诊本病直接的依据有
- 1.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显示典型的肉芽肿性炎症,可见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Langhans巨细胞)和干酪样坏死。这些特征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典型病理表现。2.抗酸染色:通过Ziehl-Neelsen或类似的抗酸染色技术,可以在组织切片中检测到抗酸杆菌(Afb),即结核分枝杆菌。尽管在某些情况下,抗酸杆菌可能不易在组织中找到,但这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直接证据。3.结核杆菌培养:从皮损中提取样本进行结核杆菌的培养,如果能够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这将是最直接且确凿的证据。4.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组织样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可以提供快速而敏感的诊断。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3、右前臂PPD:形成直径16 mm的硬结,伴有坏死。则该PPD结果应该判断为
- PPD实验结果判读:试验后72小时观察结果,以局部皮下硬结大小为准。1.阴性:用(—)表示,无硬结或局部皮肤轻度发红或硬结平均直径小于5mm;2.阳性:本例患者出现(+):硬结平均直径5~9mm;(++):硬结平均直径10~15mm。3.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者局部出现水泡坏死或淋巴管炎。本例患者出现坏死,结果判读应为强阳性,但硬结为16mm,诊断考虑(+++)。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