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中性粒细胞减低的常见原因。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
/L,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10
/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①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如无并发症,WBC减低<(2×10
/L),与细菌内毒素、病毒作用使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循环池粒细胞减低,或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等有关。 ②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急性白血病。如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呈“三少”(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低),WBC低于1×10
/L,以淋巴细胞为主。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
/L)时,感染危险性极高,<0.2×10
/L时,预后很差。 ③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抑制骨髓细胞有丝分裂使WBC减低。临床上,药物性中性粒细胞减低症很常见,与免疫、细胞毒性、过敏体质有关。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约60%患者WBC为(2~5)×10
/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 ⑤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机制为脾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白细胞,或肿大脾脏能分泌过多脾素,灭活促粒细胞生成因子。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