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黄曲霉毒素的来源、易受污染的食品、毒性作用、预防控制措施?
- (1)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土壤、粮食、油料作物、种子均可见到。我国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高温高湿地区污染较重,北方各省污染较轻;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严重,大米、小麦、面粉较轻,豆类一般很少受污染。 (2)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 ①急性中毒。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兼有呕吐、厌食和发热,重者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肝脾肿大及肝硬变,肝脏有广泛肝胆管增生及胆汁淤积。 ②慢性中毒。中毒临床表现主要为生长障碍,肝脏亚急性或慢性损伤。组织学检查可见肝实质细胞坏死、变性,胆管上皮增生,肝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结节,甚至肝硬变等变化。③致癌性。黄曲霉毒素能够诱发动物肝癌,此外也可致胃腺瘤、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肿瘤。黄曲霉毒素对人类是否有致癌性,目前尚不能肯定。 (3)预防要点:主要是防霉、去毒、经常性地进行食品卫生监测,并以防霉为主。 ①防霉。食品中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主要是有适宜的湿度、温度和氧气,尤以湿度最为重要。所以控制粮食中的水分是防霉的关键。在粮食收获后,必须迅速将水分含量降至安全水分以下。粮食入仓之后,应注意通风,保持粮库内干燥。采用除氧充氮的方法对防霉也有较好的效果。 ②去毒。粮食污染黄曲霉毒素后,可采用下列方法去毒:a挑出霉粒:对花生、玉米去毒效果较好;b加水反复搓洗、或用高压锅煮饭;c加碱破坏:适用于含黄曲霉毒素较高的植物油;d吸附去毒:在含毒素的植物油中加入活性白陶土或活性炭等吸附剂,经搅拌、静置,毒素可被吸附而去除。 ③经常性食品卫生监测。根据国家有关食品卫生要求和规定,加强食品卫生监测,限制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是控制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危害的重要措施。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
- 膳食磷良好的食物来源是( )。
- 对于异常非匀质或不熟悉来源食品,其抽样量
- 味觉中,以( )味的感觉最快,苦味最
- 膳食调查最常见的方法有( )及化学分
- 编制食谱时,要尽可能照顾到进餐者的饮食习
- 茄子保存时最好先用水洗。( )
- 维生素B2缺乏的表现有( )。
- 下列关于24h回顾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下列营养成分中能防治头发脱落的有(
- 国际上通用的餐具摩擦损耗率的计算一般每年
- 调节钙、磷代谢的维生素是( )
- 一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为12.4g/100
- 世界最大的餐饮企业麦当劳、肯德基的生存之
- 食品的营养价值
- 低渗性脱水
- 孕期对营养素需要的增加____对能量需要
- 河豚毒素含量最高的为河豚鱼的( )。
-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需要冷
- RNI是以下列哪项为基础制定的( )
- 身体活动水平取决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