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口腔黏膜白色斑纹概述
- 1.常见的口腔基本病损类型为 (1)丘疹:是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显微镜下可见上皮变厚,浆液渗出,炎性细胞浸润。口腔黏膜的丘疹,一般都由大量排列不一的针头大小的病损组成,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扁平苔藓在口腔的表现为典型的丘疹,它排列成带状、斑块和环状。 (2)斑块: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来。口腔白斑、癌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可呈现丘斑形病损。 (3)假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它不是组织本身,故可以擦掉或撕脱。溃疡、糜烂表面常有假膜。 2.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包括以下常见疾病 (1)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皮肤-黏膜角化异常性疾病。皮肤-黏膜可单独或同时发病。中年女性好发,呈慢性过程。其常见病因包括:①心理因素:如患者有精神创伤史,或生活压力过大,或精神生活空虚等导致心情不畅、焦虑等因素;②内分泌因素: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该病还与女性患者的月经期和妊娠期有关;③免疫因素: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性疾病;④感染因素: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杆菌;⑤微循环障碍因素:微循环障碍及高黏血症与本病有关;⑥遗传因素:OLP患者与HLA - DR1密切相关;⑦其他:糖尿病、高血压、消化道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失等与发病有关。 (2)口腔白斑病: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片或斑块,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白斑的发病与局部因素的长期刺激以及某些全身因素有关。①吸烟等理化刺激:与白斑的发生密切相关,白斑的发生率与吸烟时间的长短及吸烟量呈正比关系。发病部位与烟接触口腔的方式,烟雾刺激的部位有关。用烟雾刺激、烟丝提取物涂擦黏膜可造成白斑的动物模型。其他理化因素刺激(饮酒、食用过烫或酸辣食物、嚼槟榔)也与白斑发生有关;②白色念珠菌感染:白斑患者口腔中34%白色念珠菌感染阳性。用白色念珠菌感染动物可制备白斑动物模型,显示白色念珠菌可能是白斑发生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或是其中的一种合并因素。同时可以肯定的是,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容易发生恶性变;③全身因素:包括微量元素、微循环改变、易感的遗传素质、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 (3)口腔念珠菌病:由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人类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 (4)口腔白色角化病:有明显的理化刺激因素,如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灰白色或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于或微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软,无症状。去除刺激因素2~4周后,病损变薄或消退。组织病理为上皮过度角化,上皮层有轻度增厚或不增厚,固有层无炎细胞或轻度炎细胞浸润。 (5)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皮肤-黏膜结缔组织疾病,病损特点为持久性红斑,中央凹陷呈盘状。盘状红斑狼疮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及多种刺激因素有关,如日光照射,寒冷刺激等。 (6)苔藓样反应:某些患者服用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氨苯唑、卡托普利(开博通)、奎尼丁等药物后,口腔出现呈放射状白色条纹或白色斑块类似扁平苔藓样病损。 治疗牙体楔形缺损等使用银汞合金充填物可引起相对颊、舌黏膜发生类似苔藓样反应。当引起反应的药物停止使用,或去除引起病变处的重金属后,苔藓样病变就明显减轻或消失,临床上为确诊应作斑贴试验,停止药物使用或更换充填物进行试验性治疗。 (7)迷脂症:属皮脂腺异位、错生。唇、颊黏膜多见。黏膜上有散在或成簇为团块状的粟粒大小的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疹,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8)白色水肿:临床表现为透明的灰白色光滑的"面纱样"斑片,可以部分刮去,但在晚期则表面粗糙有皱纹。多见于前磨牙及磨牙的咬合线部位。病理组织变化为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内水肿,胞核固缩或消失,出现空泡性变。 (9)白色海绵状斑痣:为一种原因不明的遗传性或家族性疾患。 (10)黏膜下纤维化:以颊、咽、软腭多见,初期为小水疱与溃疡,随后为淡白色斑纹,似云雾状,并可触及黏膜下纤维性条索,后期可出现舌运动及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自觉症状。 (11)梅毒黏膜斑:二期梅毒患者颊黏膜可出现梅毒斑。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表面糜烂,假膜形成不易揭去,呈乳白色,稍高出黏膜表面,中间凹陷,表面柔软,基部较硬。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