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患者,男性,45岁,职业为核设施操作员。近期因连续高强度工作环境暴露在较高剂量的辐射下,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乏力、恶心、脱发及皮肤红斑等。入院后,初步诊断为急性放射性损伤。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并给予恰当的治疗,现需进行深入的讨论与分析。
- 简答题1、请描述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分级标准,并基于患者症状,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处于哪一级别?
- 依据辐射剂量,急性放射性损伤分为四度:Ⅰ度(1-2Gy)、Ⅱ度(2-4Gy)、Ⅲ度(4-6Gy)、Ⅳ度(>6Gy)。患者表现出的乏力、恶心、脱发及皮肤红斑等症状,提示其可能处于Ⅲ度(4-6Gy)或Ⅳ度(>6Gy)的损伤范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2、针对放射损伤,有哪些关键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可以帮助进一步诊断?
- (1)血常规:观察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2)骨髓穿刺:评估骨髓抑制程度。(3)血清酶学检查:如肝肾功能指标,评估内脏损伤。(4)皮肤活检:对于皮肤红斑等局部损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3、请阐述放射性损伤的处理原则,包括初期处理和后续治疗措施。
- (1)初期处理:立即撤离辐射源,进行污染清除(去污)、生命体征支持。(2)后续治疗:根据损伤程度,可能需要输血、抗感染、使用促造血药物、皮肤护理及心理支持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4、在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中,放射卫生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
- (1)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限制暴露时间。(2)工作场所监控:定期检测辐射水平,确保工作环境安全。(3)培训教育:对员工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4)应急预案:建立放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快速撤离、医疗救援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