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脑脊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循环路径是怎样的?
- 脑脊液(CSF)是在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的水样无色透明液体,成人总量约130ml,生成速度为每分钟0.3~0.5ml,每日约500ml,人体每天可更新CSF3~4次。患脑膜炎、脑水肿和脉络丛乳头瘤时CSF分泌显著增多,可达5000~6000ml/d。 (1)脑脊液生理功能 1)CSF对脑和脊髓有保护作用,对外界冲击起机械性缓冲作用。CSF适宜的化学成分、稳定的渗透压、酸碱度及离子浓度对维护脑组织细胞内环境稳定也起重要作用。 2)正常时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可选择性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进入CSF中,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紧密连接构成BBB的解剖基础。病理情况下BBB破坏及通透性增高可导致CSF成分发生改变。 (2)脑脊液循环路径 1)CSF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choroid plexus)分泌,经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经第四脑室中间(Magendie)孔和两个侧(Luschka)孔,流到脑和脊髓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 2)CSF大部分经脑穹隆面的蛛网膜颗粒吸收至上矢状窦,小部分经脊神经根间隙吸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
- 简述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理
- 简述移植物抗宿主病与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的
- 简述CMV的mRNA检测技术种类
- 简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异常有什么临床意义?
- 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 简述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 简述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 简述自荧光成像支气管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 病毒性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检查的免疫学检查。
- 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的发病原理是什么?
- 简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 CLL有哪些常见的分子遗传学特点?
- 简述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产生机制及对抗方法
- 什么是血液?
- 简述考核酸碱失衡的指标--标准碳酸氢盐
- 原发小血管炎肾损害的实验室常规检查有哪些
- 血浆及凝血因子制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何谓川崎病的冠脉病变
- 简述血液抗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