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急性白血病的辅助检查
  • (1)血象:白细胞多在(10~50)×109/L,少部分低于4×109/L或高于100×109/L,白细胞过高或过低者预后较差。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但白细胞不增多型患者的外周血很难找到原始细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正细胞性贫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胞。约50%的患者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穿刺检查是急性白血病的必查项目和确诊的主要依据,对临床分型、指导治疗和疗效判断、预后估计等意义重大。多数患者的骨髓象呈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有关系列的原始细胞、幼稚细胞为主,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的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的成熟细胞,形成所谓的"裂孔"现象。若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则可做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此外,正常的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减少。少数患者的骨髓呈增生低下。奥尔(Auer)小体仅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独立诊断的意义。 (3)细胞化学: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常用方法有过氧化物酶染色、糖原染色、非特异性酯酶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等。 (4)免疫学检查:通过针对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分析细胞所属系列、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以区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各自的亚型。 (5)染色体和基因检查:急性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改变,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与预后关系密切。如90%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t(15;17)(q22;q21),即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这正是M3发病及使用维A酸(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学基础。某些急性白血病有N-ras癌基因点突变、活化,以及抑癌基因p53、Rb失活。 (6)其他:血清尿酸浓度增高,主要与大量细胞被破坏有关,尤其在化疗期间,甚至可形成尿酸结晶而影响肾功能。患者并发DIC时可出现凝血异常。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是M4和M5的特殊表现之一。CNSL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加,蛋白质增多,而糖定量减少,涂片可找到白血病细胞。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