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题]

患者,女,34岁,因“婚后未避孕未孕3年,双侧输卵管梗阻”就诊。结婚后性生活正常,未避孕,G0P0。既往月经规律,13岁月经初潮,3~5d/27~28d,量少,痛经(-)。外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提示双侧输卵管梗阻,行输卵管通液治疗,具体方案不详。后再次行HSG示双侧输卵管间质部梗阻。我科超声示子宫后位,大小形态正常,双附件未见异常回声;基础窦卵泡数6~7个/侧。抗苗勒管激素(AMH)2.42ng/mL,促甲状腺激素2.82μIU/mL。基础性激素六项:卵泡刺激素(FSH)6.45U/L,黄体生成素(LH)4.65U/L,雌二醇(E2)202.55pmol/L,孕酮(P)1.84nmol/L,睾酮(T)1.2nmol/L,泌乳素(PRL)82.83nmol/L。男方精液检查提示轻度弱精症。行IVF-ET助孕治疗,拮抗剂方案,重组人FSH150U启动,促排卵8d,固定方案添加拮抗剂至扳机日,Gn总用量1275U,拮抗剂总量0.75mg,获卵14枚;常规体外受精,形成8枚第3天(D3)胚胎,新鲜周期移植2枚8细胞1级胚胎,胚胎移植后13d的HCG为1274U/L。移植后29d,经阴道超声提示:宫内双孕囊,其一孕囊大小位置正常,可见胎芽、胎心;另一孕囊小,偏左侧宫角,可见胎芽、胎心(图1A),建议严密观察。移植后40d复查经阴道彩超:宫内见两个孕囊,一孕囊大小44mm×40mm×34mm,胎芽18mm,胎心168次/min,前壁绒毛;另一孕囊大小21mm×18mm×18mm,胎芽16mm,胎心171次/min,其边缘紧贴左后壁肌层,厚度2mm(图1B)。

简答题1、

该患者的最终诊断是什么?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2、

IVF-ET治疗后复合妊娠(宫内合并宫角妊娠)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3、

为什么IVF-ET治疗后复合妊娠的发生率比自然状态下的发生率更高?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4、

如何诊断宫角妊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简答题5、

对于宫角妊娠,推荐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