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阐述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和分类?
  •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一种假膜性肠炎。病变多局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一般分为三类: (1)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典型病变过程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最后愈合。早期黏液分泌亢进,黏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可见点状出血。病变进一步发展,黏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蛋白,后者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假膜首先出现于黏膜皱襞的顶部,呈糠皮状,随着病变的扩大可融合成片。临床上由于病变肠管蠕动亢进并有痉挛,引起阵发性腹痛、腹泻等症状。由于炎症刺激直肠壁内的神经末梢及肛门括约肌,导致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增多。与肠道的病变相对应,最初为稀便混有黏液,待肠内容物排尽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偶尔排出片状假膜。急性菌痢的病程一般1~2周,经适当治疗大多痊愈。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少见,少数病例可转为慢性。 (2)慢性细菌性痢疾: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菌痢。多由急性菌痢转变而来,以福氏菌感染者居多。有的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在此期间肠道病变此起彼伏,原有溃疡尚未愈合,新的溃疡又形成。由于组织的损伤修复反复进行,慢性溃疡边缘不规则,黏膜常过度增生而形成息肉。肠壁各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乃至瘢痕形成,从而使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严重的病例可致肠腔狭窄。临床表现依肠道病变而定,可有腹痛、腹胀、腹泻等肠道症状。由于炎症的加剧,临床上出现急性菌痢的症状称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少数慢性菌痢患者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大便培养有时阳性有时阴性,成为慢性带菌者,常成为传染源。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该型的特征起病急骤、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但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常由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内氏痢疾杆菌引起,可能与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发生强烈的过敏反应有关。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内毒素血症有关,急性微循环障碍是病理基础。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