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 药动学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为其他药物所改变,因而使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增减而致药效增强或减小。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1.改变胃肠道的吸收 (1)胃肠道的酸碱度:大多数药物为弱有机酸或有机酸。弱酸性药物如阿司匹林、呋喃坦啶、保泰松等,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吸收较好,不宜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同服。反之,弱碱性药物如氨茶碱、安替比林等在碱性环境中易于吸收,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同服可增强其吸收。 (2)改变胃肠运动功能:胃排空时间随胃的固有运动强度而变化。在胃迅速吸收的药物,通过减慢胃排空速率,延长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有利于增加吸收,反之则减少吸收。如阿托品类能延缓胃的排空,使主要在肠道吸收的药物吸收减慢,作用延缓。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可加强肠胃蠕动,使其他药物迅速入肠,在肠道的吸收提前。 (3)改变肠的吸收功能:对氨基水杨酸能引起肠吸收障碍,与利福平合用时使后者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长期服用苯妥英钠或口服避孕药、呋喃咀啶、氨苯蝶啶等药物时,由于这些药物妨碍叶酸在肠道的吸收,从而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络合与吸附:四环素遇ca、mg、al、bi等生成络合物,影响四环素的吸收,故四环素不能与某些制酸剂(碳酸钙、氢氧化铝等)、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铋剂(碱式碳酸铋、碱式硝酸铋)合用。若需合用时,应错开服药时间(相隔2~3小时),以免形成络合物妨碍抗生素的吸收而降低其疗效。 (5)改变肠道菌丛:一些药物作用于正常菌丛而改变另一药物的吸收,如甲氨蝶呤通常受肠道内正常菌丛的代谢,减低毒性后才被吸收;合用新霉素后,由于新霉素将这些细菌杀死,致使甲氨蝶呤毒性增强。 2.改变药物分布:许多药物进入血液后,能与血浆蛋白结合,从而降低或失去活性。只有游离状态的药物才具有活性。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之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若服用剂量增加,与血浆蛋白全部结合后,游离型药物增加,在作用部位的浓度升高,疗效增加,但也引起毒性反应。 临床常见的与血浆蛋白结合相互作用的药物:保泰松与口服抗血凝药华法林同时应用时,因保泰松可置换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从而使血中游离的华法林的浓度增高,而有导致出血的危险。 抗血凝药与降血糖药同服,可使抗血凝药作用增强。其原因:①降血糖药可使抗血凝药游离型增加。②抗血凝药有抑制药物代谢的作用,使降血糖药物的代谢受阻,血中降血糖药浓度升高,除易出现低血糖外,也进一步增加了抗血凝作用。 3.改变药物代谢:大多数药物在肝脏为酶系所代谢,主要有赖于肝脏细胞中存在的肝微粒体酶的作用,此酶可使药物羟基化、脱羧、脱胺或磺化、氧化等。此酶的活性又受药物的抑制或诱导。 (1)酶促作用:合并用药诱导药物代谢酶,促进代谢,使药效降低。具有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有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甲丙氨酯、苯妥英钠、保泰松、螺内酯、利福平等。酶促作用可表现为药物本身代谢加速,加速其他药物的代谢,使药物作用降低。如苯巴比妥和抗血凝药合并应用,前者可使后者的抗血凝作用降低。 (2)酶抑作用:有些药物通过抑制酶使另一药物的代谢延缓,作用加强或延长。实际上酶抑制不单是抑制药酶,也抑制包括使药物失效的多种酶,如单胺氧化酶、胆碱酯酶等。如帕吉宁(优降宁)与利血平合用,可减弱利血平的降压作用或翻转为升压作用。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在利血平使之释放之前,大部分在神经元内被单胺氧化酶代谢,形成脱氨的无活性代谢物进入循环。单胺氧化酶受帕吉宁抑制后,由利血平所促进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部分未被代谢而具活性,并作用于受体部位,以致表现利血平原有的降压作用减弱或被翻转为升压。此外,利血平的中枢抑制作用可能与它使脑内单胺类耗竭有关。用帕吉宁后,单胺类的破坏被抑制而浓度增高,因此利血平将产生与其原镇静作用相反的中枢兴奋表现。 又如,细胞色素p450特异性抑制和竞争性抑制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cyp3a、cyp2c、cyp2d6、cypia2是重要细胞色素p450,它与临床许多药物的代谢有关,凡能影响这些酶活性的因素均可导致药物效应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产生。这些相互作用在新药上市以前往往难以发现。很多药物在上市后的临床应用中发现了因药物作用而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药物上市后的再评价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是十分重要的。 具有较强酶抑制作用的常见药物:有别嘌呤、胺碘酮、氯霉素、西咪替丁、环丙沙星、右丙氧芬、地尔硫、红霉素、丙米嗪、异烟肼、酮康唑、美托洛尔、甲硝唑、咪康唑、去甲替林、口服避孕药、羟布宗、奋乃静、保泰松、伯氨喹、普萘咯尔、奎尼丁、丙戊酸钠、碘胺类、甲氧苄啶、维拉帕米等。具酶诱导作用的常见药有巴比妥类、卡马西平、氨鲁米特、灰黄霉素、氨甲丙酯、苯妥英、格鲁米特、利福平、黄吡酮等。急性酒精中毒时表现为酶抑制作用,而慢性酒精中毒表现为酶诱导。 4.改变药物排泄:主要表现在改变肾小管分泌或重吸收功能,以及影响电解质平衡。 (1)竞争排泌:许多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退热镇痛药(水杨酸类、保泰松、吲哚美辛)、丙磺舒、甲氨蝶呤、噻嗪类、氯磺丙脲等都是主动从肾小管分泌排出的,如两药并用时,则相互竞争主动转运过程。 (2)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与尿液ph值有密切关系。弱酸性药物如苯巴比妥、水杨酸类、双香豆素等在酸性尿中由于解离度小、脂溶性高,易于被动扩散再吸收,故尿中排泄量减少。同样理由,弱碱性药物如抗组织胺药、氨茶碱、哌替啶、丙咪嗪、苯丙胺等在碱性尿中的重吸收量增加,排泄量减少。反之,弱酸性药在碱性尿中或弱碱性药在酸性尿中,由于解离度大,脂溶性低,不易被动扩散再吸收,因而尿中排泄量增加。因此,碳酸氢钠能促进弱酸性药物的排泄,维生素c、氯化铵能促进弱碱性药物的排泄。 (3)影响电解质平衡:排钾性利尿药如氢氯噻嗪等均可改变体内钾、钠离子的浓度,如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可能会引起永久性耳聋。其原因是耳内听觉灵敏性与耳内淋巴的k、na浓度有很大关系。若使用较强排钾利尿药呋塞米,可逆转耳内淋巴k、na的比例,使听觉的灵敏性下降,加之氨基苷类抗生素对耳蜗的毒性,因此可造成永久性耳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