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小儿补液常用的溶液有哪些?小儿静脉液体疗法有何注意事项?
  • 常用溶液: (1)非电解质液:常用的有5%葡萄糖和100k葡萄糖。 (2)电解质液:①0.9%氯化钠和复方氯化钠(林格氏液),均为等张液;②碱性液:碳酸氢钠和乳酸钠;③氯化钾。 (3)混合溶液:①等张液:2:1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②2/3张液:4:3:2溶液(4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2份1.4%碳酸氢钠);③1/2张液:1:1溶液(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各1份),2:3:1溶液(2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④1/3张液:1:2溶液(1份生理盐水和2份5%葡萄糖);⑤1/5张液:1:4溶液(1份生理盐水和4份5%葡萄糖)。 (4)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液。 静脉液体疗法的注意事项: (1)输液前全面评估患儿,合理安排24h输液量,遵循“急需先补、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分批输入。 (2)严格掌握输液速度:输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三部分。累计损失量应在头8~10h内补足,每小时8~10ml/kg左右,有循环不良者,可用部分累计损失量,约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用2/3张或等张液,在半小时或1小时内输入,以扩充血容量。高渗性脱水者,累计损失量输入速度应稍慢,每小时5~7ml/kg左右,以免加重脑水肿。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16h内匀速输入,一般每小时5ml/kg。对新生儿及伴有心肺疾病的患儿,如有条件最好用输液泵,以便更精确的控制输液速度。 (3)确定输液成分的输入次序:一般先输碱性液及含钠液,后输葡萄糖液,先输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注意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出现的低钾、低钙、低镁症状,见尿补钾,见痉补钙。补钾时,严格掌握补钾的浓度和速度,决不能静脉推注,浓度不超过0.3%,每日钾总量滴注时间不少于8h。补钙后症状不缓解,考虑低血镁。 (4)特殊情况的静脉液体疗法:①肺炎合并脱水患儿补液时,输液总量及钠量相应减少约1/3,速度适当放慢;②营养不良伴脱水时,多为低渗性脱水,常有低钾、低钙,补液总量应减少1/3,含钠量应高些,输液速度宜慢,除急需扩容外,总量以24h匀速输入为妥,一般每小时约3~5ml/kg。注意及早补充钾和钙;③新生儿补液以1/5张含钠液为宜,除急需扩容外,总量宜在24h内匀速输入。如无明显缺钾,不必补钾。 (5)保证输液通畅,注意局部有无肿胀及输液反应的发生,确保液体按时按量输入。 (6)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7)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输液效果:①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包括精神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警惕输液是否过量或过快,是否发生心衰和肺水肿等情况;②观察脱水情况:注意神志状态,有无口渴,皮肤弹性,眼眶及前囟凹陷程度,肢端温度,尿量等;记录首次排尿时间及量,如补液合理,一般补液后3~4h应排尿。补液后如出现眼睑浮肿,可能是钠盐过多;如尿多而脱水未纠正,可能是葡萄糖补入过多;③观察有无酸中毒、低钾等表现,注意面色、呼吸改变、有无精神萎靡、有无心音低钝及心律不齐、有无腹胀及腱反射减弱,有无抽搐等表现。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