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案例:

  在《俄罗斯民族风情》的鉴赏课课堂上,教师根据《荒山之夜》这部交响音画所描绘的场景,

  选用先听《聊斋》的片头音乐的方式,让学生谈感受,再分析音乐特点,以此类推到《荒山之

  夜》的开头音乐。教师提问:“音乐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感受?”让学生带着疑问复听

  音乐。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

  并简述你的观点。

  • &nBsp;由于《荒山之夜》这部交响音画所描绘的主体形象是黑暗之夜、荒山之中群魔乱舞的场景,

    &nBsp; 开头音乐是一连串快速的三连音,音色颤抖,声音时高时低、时近时远,听上去让人不寒而

    &nBsp; 栗,犹如鬼魂魅影时隐时现。在这个案例的开头,教师的导人选用了《聊斋》的片头音乐,二

    &nBsp; 者的音乐特点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对于《聊斋》片头音乐学生是耳

    熟能详的。这个导入起点低,并且易于实践。让学生谈感受,再分析音乐特点,把鉴赏的主

    动权交给学生,符合新课标中&lDquo;以学生为主体&rDquo;的中心思想。然后类推到《荒山之夜》的开头

    音乐,先听赏,后分析,学生们一下子恍然大悟。初步的音乐感受有了,教师再提问:&lDquo;音乐为

    什么会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感受?&rDquo;带着疑问复听音乐,从音乐要素着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

    对这段音乐的理解。这种做法可以使课堂的切人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激起学生在已有

    &nBsp;&nBsp;认知的基础上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