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古之所谓喘,即今之所谓气促。《说文》喘,疾息也。疾息,谓息之疾者。两经多以喘息对说,正以喘为疾息,息为平息故也,勿作串说。疾息正今之气促,而又非气短之谓。短气者,息不必促,而其气不足以息,故不曰短息,而曰短气。气促者,气不必短,而其息不利于气,故《脉经》或谓之息促,而后世浑言之,则遂曰气促也。今之所谓喘,即古之所谓上气。郑注《周礼》上气,逆气也。逆气谓其逆在气,则不仅责在息。人之将死,有张口抬肩而逆气者此也。浅者不识上气,谬目为喘。由是,今之喘,重于古之喘数倍矣。岂知此喘,乃是气逆,苟非不治,多有下之而愈者,如咳逆葶苈泻肺汤症,及《外台》备急丸症是也。若疾息之喘,是肺实所致,宜用宣利,如太阳麻黄汤症是也。古人分别之严,原为治法设,非可苟焉而已。自二症混,而治法乖矣。(莫枚士《研经言·释喘》) 【一、简答】: 1.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2.“今之喘重于古之喘数倍”的原因是什么? 【二、据文意扼要填空】: 1.古之所谓“喘”,当时又称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多属________________所致,治法宜________________。 2.今之所谓“喘”,古时称________________,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可因________________而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在“或尊贵执言难抗”中,“执言”的意义是
-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内经》
-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中"淹"的意思是(
- 在"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中,"三而三之"
- "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
- 以下不属于双声通假关系的是( )A、约,
- 以下不能作介词"在"解释的是( )A、"
- 以下不属于同义(含近义)词复用的是( )
- 近义词互相解释或用引申义解释本义,其注释
- "《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中的"散"
- 余云衢太史,形气充壮,饮啖兼入。辛卯夏六
- "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灵枢·终
- 在“苟见枝叶之词,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
- "不测之渊起于汀滢"中的"汀滢"意思是(
- "中外交侵,形神分战"中的"中外"指(
- 以下各句中不含"信"义的是( )A、当得
- 以下不属于同义词复用的是( )A、"意多
- "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中的"杂
- "此寒哕也,法宜温"的"法"具有状语功能
- 以下不正确的解释是( )A、"慎简群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