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女性,26岁。1个月来牙龈出血,皮肤乌青块住院。检验:血小板28×10
/L,Hb 120g/L,WBC 5.6×10
/L,骨髓涂片巨核细胞105个,其中幼稚型15个,颗粒型80个,产板型8个,裸核12个,用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出血倾向消失,3周后血小板上升到126×10
/L。其作用机制最不可能的是
A、皮质激素直接增加血小板生成
B、抑制血小板抗体生成
C、抑制单核,巨噬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
D、降低毛细血管脆性
E、抑制抗体与血小板结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下列不符合再障的是A、发热、贫血、出血倾
- 不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是A、Ⅴ因子B、Ⅹ
- 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是 ( )A
- 女性,26岁。高热、寒战、腰痛2天,尿呈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的年龄为A、
- 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2、对诊断最关键
- 任何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疗效不佳,加量
- 男性,40岁。确诊慢活肝5年,发现腹水1
- 不能安排家庭治疗的有A、小于3岁的患儿B
- 导致ITP病人出血的机制中,下列哪项最不
- 1、引起该患者脾肿大的疾病有2、为进一步
- 关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描述不正确的是A
- 患者,男性,46岁,疲倦、盗汗、腹胀2个
- 慢性再障的治疗首选A、丙酸睾丸酮肌肉注射
- 男性,65岁,因疲劳、乏力2个月,皮肤瘀
- 贫血的组织缺铁表现包括A、耐力下降B、易
- 1、下列哪个疾病不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2、
- 下列哪种情况在DIC的发病中呈逐渐增高趋
- 不能采用HD Ara-C的治疗有A、年龄
- 输血时,造成非溶血性发热不良反应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