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男性,40岁,农民。发热伴头痛、腹泻3天,于11月10日来诊。体检:体温39℃。BP6.7/4kPa(50/30mmHg),神志淡漠,面部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两腋下有大片细小出血点,肝脾未及。化验:WBC32×10
/L,Hb160g/L,血小板34×10
/L,尿蛋白(+++),大便光镜检WBC5-8/HP。
- 单项选择题1.为明确诊断宜做哪项实验室检查
A、大便培养
B、尿培养
C、血培养
D、钩端螺旋体病凝溶试验
E、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检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单项选择题2.下列哪项处理最为重要而追切
A、补充血容量,提高血浆渗透压
B、抗生素联合应用
C、应用泼尼松
D、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E、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
- 沙门菌的H抗原是指( )A、鞭毛B、
- 确诊为急性丝虫病的依据是A、流行季节流行
- 对于大多数病因而言A、它们既不是充分的,
- 典型白喉伪膜为灰白色,如呈黑色,则可能是
- 下列措施中,对于预防牛海绵状脑病及人类克
- 不宜使用高压蒸汽法灭菌的物品是A、棉织物
- 预防肠道传染病应采取的是主要环节的综合措
- 循证医学的主要步骤是A、查阅文献、提出问
- 麻疹预防在我国1965年开始应用A、灭活
- 下面不属于O157∶H7大肠杆菌特性的是
-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特征:A、地区分
- 抗结核药物顿服法的实验基础是A、经常维持
- 新生儿期应接种的疫苗是A、乙脑疫苗B、破
- 可用于空气熏蒸的一组消毒剂是A、钾煤酚皂
-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 不应采
- 疾病流行的强度包括:A、散发、爆发、流行
- 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特点的因素有A、病后免
- 某患儿,低热、厌食、恶心、呕吐、多汗、烦
- 变异系数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它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