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关于艾滋病"窗口期"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A、"窗口期"为HIV病毒感染到感染者在临床上出现某些相关临床症状的这段时期
B、"窗口期"为HIV病毒感染到感染者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实验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的这段时期
C、"窗口期"为HIV病毒感染到感染者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实验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前的这段时期
D、一个感染者"窗口期"的长短可能不同,平均为5~10年,有的可长达十几年
E、感染者在"窗口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也不会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对疑似乙型脑炎病例的确诊主要依靠A、临床
- 患者,男性,15岁,学生。腹部饱胀感,隐
- 钩端螺旋体通过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并在体内大
- 以下大骨节病X线征中,灵敏、易变的部位是
- 1963年7~11月间因洪水泛滥造成灾害
- 钩蚴侵入人体皮肤主要靠A、机械作用B、机
- 支原体感染可引起A、脑膜炎B、肠炎C、肺
- 在一个乡级小学同时出现2例发热、出疹病人
- 乙型脑炎的特异性预防措施是A、大规模灭蚊
- 动物分类定名的双名法中,第一个单词是A、
- 百日咳的临床表现叙述正确的是A、潜伏期一
- 俗称的“粪毒”是指A、钩蚴性皮炎B、尾蚴
- 确诊流脑的主要依据是A、脑脊液呈化脓性B
- 分析某地麻疹患者年龄构成,显示主要集中在
- 治疗班氏和马来丝虫病的药物是A、乙胺嗪B
- 鞭虫与钩虫在生活史中相似之处是A、均不需
- 有一条长30m,宽1m,深0.5m的新开
- 下列对登革热的描述正确的是A、普遍易感,
- 囊尾蚴病确诊后,错误的处理是A、吡喹酮总
- 我国对疟疾的防治对策是A、加强和落实灭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