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患者,男,38岁,农民。突然发热,伴腹痛、腹泻、疲乏2天,每天排大便15次以上。体检:体温39.9℃,心率96次/分,肝脾肋下未扪及,腹软,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检查:RBC4.5×10
/L,WBC11.5×10
/L,Hb135g/L。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食物中毒
B、急性胃肠炎
C、急性阿米巴痢疾
D、霍乱
E、急性细菌性痢疾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伤寒多发生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
-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母婴传播B
- 流行性出血热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最主要原
- 1、哪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临床淤胆型肝炎常
-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A、甲
- 下列哪项不是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特征A、多发
- 下列有关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的叙述,错误的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A、急起
- 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
- 伤寒病理改变最显著的部位是A、肝B、脾C
- 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
- 1、引起艾滋病人视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是2
- 下列哪条途径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A、输入血
- 痢疾杆菌(志贺菌属)的生物学特点是A、革
- 有关消毒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微波消毒
-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A、全身小血管损害B、全
- 病毒性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不含A、发热B、食
- 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最主要区别是A、是否
- 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A、隐性感染
- 有关慢性菌痢与直肠癌的鉴别,最简便而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