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男性,29岁。7月5日入院,1周前由非洲回国,次日开始发冷、发热、头痛,体温变化无一定规律性,有出汗,3天后该患者每两天出现一次发热,体温达40℃,持续数小时后热退,大量出汗,患者精神状态好,可进食。血常规:Hb102g/L,RBC3.2×10
/L,WBC7.6×10
/L,NE60%,L36%。
- 单项选择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血吸虫病
B、伤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间日疟
E、败血症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单项选择题2.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应进一步完善的检查是
A、血常规
B、血细菌培养
C、粪便查血吸虫卵
D、厚血涂片检查
E、肥达反应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单项选择题3.该患者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
C、骨髓受抑制
D、缺铁性贫血
E、造血原料不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单项选择题4.该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生的机制是
A、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增殖引起
B、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引起
C、血液内大量裂殖子存在引起
D、大量红细胞破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引起
E、大量配子体引起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单项选择题5.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氯喹
B、蒿甲醚
C、奎宁
D、伯氨喹
E、氯喹3天+伯氨喹8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单项选择题6.若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考虑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裂殖子释放时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
B、疟疾凶险发作引起DIC
C、抗疟药的药物副作用
D、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
E、患者自行服用青霉素治疗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人体感染疟疾后获得的免疫力是A、带虫免疫
- 确定与传染病接触者的检疫期(医学观察时间
- 1、乙胺嘧啶2、伯氨喹3、氯喹
- 控制疾病最常用的药物是A、青蒿素B、氯喹
- 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有助于A、疾病的诊
- 女性,18岁。在一次体检中发现HBsAg
- 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是
- 乙型肝炎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A、慢
- 男性,30岁。10年前患过乙型肝炎,近1
- 潜伏性感染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之处是A、无
- 1、简便易行的鉴别黄疸原因的检查方法为2
- 腹泻是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病原菌直接侵入
- 感染性休克的预示征象,哪些错误A、呼吸加
- 男,50岁,渔民,发现慢性血吸虫病8年,
- 伤寒原发菌血症的表现为A、发热B、全身酸
- 甲肝病人何时传染性最强A、黄疸期B、黄疸
- 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A、肝内胆管B、门静
- 百日咳最常见的并发症A、肺不张B、支气管
- 关于院内感染败血症,下列哪种说法错误A、
- 下列关于艾滋病急性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