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题] 患者女性,26岁,广州人,公司职员,因“间断发热30余天”入院。起病初期体温高峰波动于38℃左右,经退热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20天前开始体温高峰升至39℃以上,伴有咽痛干咳,下肢肌肉酸痛,外院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即停药出院。7天前再次出现高热,伴有明显咽痛肌肉酸痛。既往体健,无类似患者接触史,无牛羊接触史,无不洁饮食病史。查体:体温39.3℃,脉搏13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3/78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颜面部及上肢见淡红色斑丘疹,颈部可触及散在淋巴结,轻压痛,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尚未见脓点,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一),右侧小腿腓肠肌轻压痛。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6.3×109/L,中性粒细胞0.948,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计数495×109/L;血生化检测:血钾3.68mmol/L,谷丙转氨酶(ALT) 87U/L,谷草转氨酶(AST)48U/L,降钙素原(PCT)1.84μg/ml,C反应蛋白(CRP) 289.9mg/L;胸部X线摄片:心肺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甲状腺双侧叶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血管鞘旁见淋巴结。
- 多项选择题1.根据患者病史查体及门诊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发热的可能原因是( )
A、败血症
B、感染性心内膜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结核
E、白血病
F、淋巴瘤
G、风湿性多肌痛
H、成人Still病
I、布鲁菌病
J、多发性肌炎
K、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2.为明确诊断,首先应采取下列哪些诊疗措施( )
A、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感染指标
B、血培养
C、完善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等免疫学检测指标
D、完善肌酶谱、红细胞沉降率、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等检测指标
E、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
F、完善肌电图、肌肉活检
G、行骨髓穿刺检查
H、行淋巴结活检
I、完善心电图、B超、超声心动等检查
J、行PET-CT检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3.【提示】患者入院后给予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抗感染并护肝补液治疗,期间完善各项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129mm/h;肌酶谱无异常, 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及其余自身抗体均为(一),RFASO均为(一), β2-微球蛋白及铁蛋白明显升高。腹部B超无异常,心脏彩超: 射血分数=65%,三尖瓣反流(轻度)。抗感染治疗5天, 监测患者体温和各项指标,结果见图15所示。患者自诉夜间盗汗, 肌肉酸痛较前缓解,颈部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骨髓穿刺提示感染性骨髓象, 4次血培养阴性。根据患者目前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下列哪些病因基本可以排除( )
A、败血症
B、感染性心内膜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结核
E、白血病
F、淋巴瘤
G、风湿性多肌痛
H、成人Still病
I、多发性肌炎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4.根据患者目前病情,应进一步采取以下哪些诊疗措施( )
A、结核菌素(PPD)试验
B、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 TB)
C、痰培养
D、血培养
E、肌电图检查,肌组织活检
F、淋巴结活检
G、停止抗感染药物,改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5.【提示】患者入院后第11天,再次出现高热咽痛双膝及双肩关节酸痛。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39. 98×109/L,中性粒细胞0.921, 血红蛋白94g/L,血小板计数255×109/L, PCT 21.34μg/L,CRP 171.41mg/L, 红细胞沉降率117mm/h。PPD和T-SPOT. TB实验(一)。再次行骨髓穿刺检查,仍提示感染性骨髓象; 活检报告提示骨髓细胞增生活跃,未见异型淋巴细胞。查体见颜面部及上肢再次出现皮疹, 颈部淋巴结较前增大,腋窝出现新发淋巴结。下一步可对患者采取下列哪些诊疗措施( )
A、更换抗生素
B、血培养
C、加用激素治疗
D、行经食管心脏超声
E、PET-CT检查
F、复查铁蛋白、β2-微球蛋白、LDH等肿瘤负荷
G、淋巴结活检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6.【提示】由于患者入院后第11天再次出现高热。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9. 98×109/L, 中性粒细胞0.921,红细胞沉降率117mm/h; PCT21. 34μg/L,CRP 171. 41mg/L; PPD试验布鲁杆菌凝集试验TB-SPOT试验均(一),骨髓穿刺检查仍提示感染性骨髓象, 考虑不能除外耐药阳性G+球菌感染,将抗生素更换为万古霉素+阿米卡星; 同时检查LDH 2154U/L,β2-微球蛋白5.70mg/L, 铁蛋白含量超过正常值上限,治疗5天后患者体温高峰降至38℃以下, 仍主要表现为午后及夜间发热,肌肉酸痛及咽痛缓解。查体皮疹消退, 淋巴结无缩小,肝脏肋下2cm, 余(一)。入院第18天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04×109/L, 中性粒细胞0.805,血红蛋白92g/L, 血小板计数370×109/L,红细胞沉降率117mm/h; AST 66U/L,CRP 59.16mg/L, PCTO.799μg/L。经食管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多次血培养阴性。根据上述检查结果, 考虑患者目前存在哪些可能导致发热的病因( )
A、败血症
B、感染性心内膜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结核
E、白血病
F、淋巴瘤
G、成人Still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7.【提示】患者入院20天再次出现高热,咽痛, 肌肉酸痛明显,予停止抗感染治疗, 仍表现为午后及夜间发热,晨起体温可自行降至38℃以下。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 淋巴结正常结构基本存在,滤泡散在分布; T区明显增生扩大,内见散在大细胞, 胞浆淡染,核圆形卵圆形, 染色质粗,可见核仁; 其间可见散在或灶状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未见异型淋巴细胞。复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7.91×109/ 1, 中性粒细胞0.874,血红蛋白90g/L, 血小板计数202×109/ L,红细胞沉降率97mm/h; PCT 15. 25μg/L,CRP 108.llmg/L, LDH 2154U/L,β2-微球蛋白5.70mg/L。考虑患者发热的最可能原因是( )
A、败血症
B、感染性心内膜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结核
E、白血病
F、淋巴瘤
G、风湿性多肌痛
H、成人Still病
I、多发性肌炎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多项选择题8.【提示】患者入院后经综合诊治,考虑为成人Still病可能性大,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3天后, 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肌肉酸痛缓解, 出院随访,后未再发热,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逐渐降至正常,CRP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指标逐渐下降。关于成人Still病的正确描述是( )
A、本病女性多见,好发于中青年人群
B、患者血清铁蛋白多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病情活动相关
C、患者皮疹常见,多与发热伴行
D、部分患者可单独给予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控制,此类患者预后多良好
E、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常规用量为0. 5~1. 0mg/( kg·d)
F、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复发或是关节炎表现明显者,可加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 DMARDs),治疗时需注意其药物副作用
G、长时间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注意密切随访,定期排查感染、肿瘤、相关免疫系统疾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 1、首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是A、细菌B、病
- 伤寒复发时可出现A、肥达反应效价迅速增高
- 1、本例诊断应首先考虑A、细菌性食物中毒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包括A
- 1、该病儿最可能的诊断是2、该病儿需做的
- 1、最可能的诊断是2、根据病情对该患者选
- 1、首先考虑的疾病为2、对确诊该疾病价值
- 治疗脑膜脑炎型暴发型流脑时应 (
- 有关HIV感染后的描述,正确的是 (
- 蛲虫病驱虫治疗的药物有A、阿苯达唑B、甲
- 慢性菌痢的治疗包括A、菌群失调者可予以微
- 呼吸、循环衰竭的手足口病患者,治疗时应注
- 关于肠阿米巴病肠穿孔时的临床表现,以下描
- 肝硬化病人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可用A、H2受
- 1、细菌性痢疾主要病变位置2、细菌性痢疾
- 流行性腮腺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A、病毒
- 下列有关结核空洞的正确描述是( )
- 三日疟的临床特征有A、多发病于晚秋及初冬
- 1、追问病史时应重点了解以下哪项2、此例
- 猩红热的皮疹特点包括A、最先出现于面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