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患儿,10岁。皮肤反复出现瘀斑1年余, 查体:面部及四肢可见针尖至米粒大小红色皮疹, 压之不褪色,心肺(-), 肝、脾未触及。血常规:血红蛋白110g/L, 白细胞总数6×109/L,血小板80×109/L; 骨髓象:粒、红细胞基本正常, 巨核细胞增多。其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川崎病
C、过敏性紫癜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白细胞不增多性急性白血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肺炎喘嗽患儿,现出现呛咳气急, 痰黄稠黏
- 患儿,2岁。咳嗽2d, 咳声不爽,痰黄黏
- 小儿夏季热的症状与气温变化的关系为A、气
- 在儿科外治法中,将丁香、肉桂等药打粉并制
- 儿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是A、肝系疾病B、心
- 以下不属于新生儿期保健的主要措施的是A、
- 患儿,3岁, 面色萎黄,夜卧不安, 不思
- 麻疹的好发年龄是A、6个月~2岁B、6个
- 患儿,3岁, 壮热不解3天,烦躁口渴,
- 水肿之湿热内侵证的治法是A、疏风宣肺,利
- 将新鲜马齿苋捣碎,调敷于腮部, 治疗流行
- 1、小儿风寒感冒首选的方剂是A、桑菊饮B
- 下列有关小儿蛲虫病的预防及护理的说法错误
- 小儿常有余的脏腑是A、心、肝B、心、肺C
- 小儿泄泻发病率较高的季节是A、春、夏B、
- 小儿腹泻脾虚泻的治法为A、疏风散寒,化湿
- 小儿泄泻的病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风
- 患儿,3岁, 发热1周,热势起伏不退,
- 蛔虫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部位主要是
- 清代医家吴鞠通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