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 1.可摘局部义齿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适当地恢复咀嚼功能:恢复牙咀嚼功能是义齿修复的主要目的,应使义齿所受力在生理范围内,对基牙及基托下组织是一种生理功能性刺激,有利于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 (2)保护口腔组织的健康:义齿设计制作不当,会造成基牙牙体及牙龈黏膜的损伤,甚至颞下颌关节病变。为避免损伤,尽量少磨除牙体组织,义齿设计要具有自洁作用,正确恢复上下颌关系,适当恢复缺牙功能。 (3)义齿应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作用:两者是义齿在口腔内发挥功能的前提。 (4)美观舒适,坚固耐用:美观即是恢复面容的自然状态,大小,形态,颜色及排列与余留牙协调一致,基托及连接体边缘平滑衔接,和谐自然,达到舒适坚固。 (5)容易摘戴:以利于口腔的清洁卫生,保证基牙健康。 2.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可摘局部义齿必须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固位力的组成:①摩擦力;②吸附力;③大气压力;④重力。其中以摩擦力最为主要。 (2)可摘局部义齿的稳定:义齿的稳定是指义齿在行使功能时无翘起、下沉、摆动、旋转等现象。 (3)义齿的不稳定的表现形式:①非转动性不稳定:义齿无牙支持和基托下黏膜组织的让性,导致义齿受力后均匀下沉,对基牙和支持组织的影响较小;②转动性不稳定:义齿在牙上存有支点或转动轴,受力后义齿会产生转动不稳定现象。由于存在杠杆作用,使基牙和支持组织受力不均匀,对基牙和支持组织影响较大。 (4)转动性不稳定现象的临床表现 1)下沉:指义齿承受力时,基托向支持组织方向的移动。 2)翘起:游离端义齿受食物黏着力,上颌义齿受重力等作用,游离端基托向向转动移位。 3)摆动:义齿游离端受侧向力作用而造成的颊舌向的摆动。 4)旋转:义齿绕纵支承线发生轴向的移动。 (5)转动性不稳定的消除方法 1)平衡法:平衡力加在义齿支点或支点线的对侧,使义齿保持平衡,克服或减轻义齿的不稳定。 2)对抗法:增加或使用具有对抗性和平衡作用的设施,如扩大基托面积,覆盖基牙,种植体及对侧基牙,减小下沉和摆动。 3)消除支点法:可摘局部义齿可能存在的支点有两种,一种是支托、卡环在基牙上形成的支点,另一种是基托与基托下组织形成支点。消除支点即可得到稳定。 (6)义齿不稳定现象的临床处理 1)翘起:在支点的另一端增加平衡基牙或间接固位体,还可利用缺隙基牙的远中倒凹固位或设计远中邻面的制锁作用来阻止义齿末端的翘起。 2)摆动:在牙弓的对侧增加固位体,双侧设计控制单侧游离端的颊舌向移位,同时还要加大基托面积,减小牙尖斜度,减小侧向力,从而减少义齿的摆动。 3)旋转:常沿支点线发生的,可采用放置间接固位体或减小人工牙面的颊舌径,加宽支托,缩小力力矩,使义齿得到稳定。 4)下沉:游离端义齿修复中最突出的问题,会对牙槽嵴黏膜及基牙造成损伤。措施有:设计间接固位体加大平衡矩;扩大基托面积分散力;减少人工牙数目或减小颊舌径,减小力;游离端缺牙区保留牙根或种植体,制作覆盖义齿,增加对义齿的支持力。 3.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 (1)固位设计原则 1)基牙选择的要求(原则):①选择健康牙作基牙,即牙冠长短合适,有一定倒凹深度和坡度,牙体牙周健康,支持力较大,还要兼顾美观的要求;②患牙做基牙,必须经过牙体,牙髓治疗后。轻度牙周病经治疗后炎症得到控制也可选作基牙;③基牙数目不宜过多,一般为2~4个;④基牙的位置首选邻近缺隙的牙,选择多个基牙时,彼此愈分散愈好,使支承线连接呈面式支持。 2)就位道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义齿就位道是指可摘局部义齿在口内戴入的角度和方向。 确定就位道的方法:①平均倒凹法:(垂直戴入)是将模型固定在观测仪上,模型方向调节在各基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倒凹比较平均的位置,使各基牙均有一定程度的倒凹,其共同就位道方向即是分析杆的方向;②调节倒凹法:(旋转或斜向戴入)是将模型有意倾斜,使缺隙两侧基牙的倒凹适当地集中在一侧基牙的邻面,义齿采用斜向就位。 3)直接固位体(卡环)的设计原则:①固位体的数目与位置分布与选择基牙原则相同;②适当调整就位道,使基牙得到适合的卡环类型;③尽量利用天然间隙,少磨牙体组织;④卡环臂进入基牙倒凹深度要合适,避免对基牙产生侧向力和扭力;⑤基牙牙周健康情况差,固位形态差可增加基牙,增加固位体的设计;⑥兼顾美观,舒适及义齿的摘戴方便。 (2)稳定设计原则 1)加大平衡矩增加平衡力。 2)补偿义齿支持组织可让性之间的差异,对基托下硬区部位,义齿基托组织面进行缓冲,使义齿均匀下沉。还可半消除支点法(设计近中支托)或全消除支点法(不设支托)。 3)变混合支持式为单一的黏膜支持式。 (3)咬合设计原则 1)人工牙面形态的恢复应符合固位,稳定的需要。纵线式义齿易发生转动,应减低牙尖高度减小侧向力,减小颊舌径以缩短转动矩,以利于义齿的稳定;游离缺失者应减小人工牙颊舌径和近远中径,增加溢食沟,减小力,从而减轻基牙负担及游离鞍基的下沉。 2)根据义齿支持形式设计面①牙支持式义齿,可以使人工牙的面接近天然牙;②黏膜支持式义齿,咬合面设计应是减数减径,增加食物溢出道,降低牙尖高度,使力均匀分布;③混合支持式义齿,设计咬合面时要综合考虑基牙情况,支持组织条件以及力作用点,条件均差者,则应偏重黏膜支持式义齿的咬合设计。 3)恢复正确的颌位关系:垂直距离的恢复。 4)改善余留牙咬合关系,面形态及曲线协调。 5)选择适合的人工牙,并合理排牙。 (4)连接设计原则 1)基本设计原则:①有一定强度,质地坚韧,能承担并传递力;②不影响周围组织的功能活动。根据部位及受力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大小,外形及厚度;③不进入软组织倒凹,以免影响就位,不压迫硬组织,以免产生压痛;④尽量减小义齿的异物感,减小体积,设计安置的部位合理。 2)加强设计原则:义齿折断的好发部位:修复较小缺牙间隙或咬合紧的低间隙时,位于人工牙舌腭侧基托及人工后牙面支托连线处易折。①前后均有缺牙,中间孤立的腭(舌)侧基托;②下颌后牙游离缺失,近缺牙区基牙的舌(腭)侧基托或前牙舌侧基托处易折;③加强丝设计不当处,a.上前牙缺失加强丝未超过力作用点,b.后牙缺牙间隙小,卡环连接体放置不合理或埋入支架处过多,c.与基托内应力相交的支架处;④塑料基托过薄或有气泡的部位;⑤上颌多数牙缺失时,前部腭中缝处。 3)折断的原因:①义齿本身存在着过分薄弱的区域;②义齿结构不合理,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如连接体埋入基托中纵行段过长;③设计制作不当造成义齿折断的隐患。 4)预防塑料基托式义齿折断的措施:①对义齿薄弱部位的加强:a.调开辟扩大间隙,b.埋入增力丝,c.设计金属面或舌面,d.基托易折区域用铸造网状加强或金属基托替代,e.支架的位置,布局合理;②在设计和制作义齿时,应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条件:a.义齿部件避免形态的突变;b.加强丝走向应避免与基托内应力的方向正交;c.避免产生气泡。 5)学原则:口颌系统是由咬合、肌肉、颞颌关节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发挥作用,三者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口颌系统的健康。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不仅是修复缺牙,更要建立生理性关系:①使口颌系统功能协调;②咬合关系稳定,接触广泛均匀;③颌位关系正常;④适当恢复咀嚼功能;⑤尽可能不改变原有口腔环境;⑥修复过程中需纠正患者的不良咬合习惯。 6)美学的原则:包括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及科学美。 4.可摘局部义齿分类设计 结合kenndey分类法,用改变的王征寿义齿分类法进行可摘局部义齿的具体设计和分类讨论。 (1)kenndey第一类牙列缺损的义齿设计 1)特点:是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属于王征寿第五类(双侧设计)或是第二类(单侧设计),义齿为混合支持式义齿。 2)设计要点:①1个后牙的双侧游离缺失:a.基牙选择,b.支托设计,c.间隙卡环位置:利用间天然间隙,可以少磨牙,平衡距大;由间通过利于美观; ②双侧多个后牙游离缺失:a.基牙选择,b.支托,间隙卡设计,c.加设间接固位体,前牙舌隆突设置间接固位体,d.人工牙排列可以减数或减径,减小力,减轻支持组织负担;③双侧后牙全部缺失:余留牙条件差,上颌黏膜支持形式,下颌尖牙上设计舌隆突支托及唇侧低位卡。 (2)kenndey第二类牙列缺损的义齿设计 1)特点:是单侧后牙游离缺失,属于王征寿第二类(单侧设计)及第三类(双侧设计),如果牙弓一侧全部失牙则属第六类。 2)设计要点:原则同第一类牙列缺损,基牙条件差,可以不设计支托,设计为黏膜支持形式。 (3)kenndey第四类牙列缺损的义齿设计 1)特点:前牙缺失,混合支持式义齿,属变异王征寿分类的第四类。 2)设计要点:①单个前牙缺失:第一前磨牙上间隙卡位置依倒凹深度、美观、少磨牙而定;②尖牙缺失,可以设计为220号义齿;③前牙多数缺失;④唇侧牙槽嵴丰满可不放基托,以利美观;⑤选择就位道宜从前向后斜向戴入,利于美观;⑥深覆设计。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