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组原因未明的脑炎,散发于全国各地区,受累人数超过2万,1976年被命名为"散发性脑炎"。病前相关事件暴露率:服咪唑类驱虫药47.2%,病毒感染22.8%,毒物接触5.7%,精神刺激4.9%。针对该初步分析结果,正确的说法是
A、驱虫药、病毒感染、毒物接触和精神刺激是散发性脑炎的充分病因组
B、不能获得病因线索,因为没有一种因素是所有患者共有的
C、可以获得病因结论,因为服咪唑类驱虫的暴露率最高,所以服咪唑类驱虫药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
D、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验证
E、"散发性脑炎"与精神刺激无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查看答案
热门试题
- 血红蛋白可以结合4分子的氧气,其与氧气结
- 糖尿病性高脂血症,首先考虑选用的药物是A
- 苯妥英钠不宜用于A、癫痫大发作B、癫痫持
- 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组病毒是A、流感病毒
- 布鲁司杆菌感染人体后,使机体的热型呈波浪
- 腺苷脱氨酶缺乏症是由于腺苷脱氨酶的A、基
- 下列哪种疾病为性病A、钩端螺旋体病B、雅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了公共场所范
- 下面哪一种化合物不是共同用于嘌呤与嘧啶核
- 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是A、多粘菌素B、
- 某人称其祖父吸了一辈子的烟,活到90 岁
- 在现场调查时,当问及某人敏感问题时,很多
- 1、子宫肌瘤引起的慢性失血应选用2、巨幼
- 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A、抑制病毒生
-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全身动脉压B、
- HLA-Ⅱ类抗原不在下列哪一种细胞表面表
- 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首选A、丙吡胺B、胺碘
-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效应是A、V<
- 女性,20岁。因误服有机磷酸酯类入院抢救
- ABO血型的天然抗体类型是A、Ig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