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其与激动扩布的关系。
- 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0 期(快速去极化期):主要由钠离子(Na⁺)快速内流引起,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达到阈电位时,细胞膜上的快钠通道开放,大量 Na⁺内流,使膜电位迅速上升。 (2)1 期(快速复极化初期):主要是钾离子(K⁺)外流导致,0 期去极化达到顶峰后,钠通道失活,钾通道开放,K⁺外流使膜电位迅速下降。 (3)2 期(平台期):主要由钙离子(Ca²⁺)内流和 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形成,这一时期是心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 (4)3 期(快速复极化末期):此时钙通道关闭,K⁺外流进一步增加,膜电位迅速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 (5)4 期(静息期):通过钠 - 钾泵(Na⁺ - K⁺ ATP 酶)和钠 - 钙交换体等机制,将细胞内的 Na⁺和 Ca²⁺排出,K⁺摄入,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分布,维持静息电位。 2.与激动扩布的关系:动作电位 0 期的快速去极化是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其产生的局部电流会刺激相邻的心肌细胞,使其达到阈电位而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激动的扩布。动作电位各期的离子流变化决定了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和不应期等电生理特性,这些特性影响着激动扩布的速度和方向。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
- 简述心房扑动的典型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 解释各类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不同?
- 多支阻滞在临床上有哪些重要意义?
- 说明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
- 简述交界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 简述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 心电图上的哪些波形反映了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 如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判断三
- 说明如何根据心电图变化判断洋地黄类制剂是
- 简述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哪
- 短 QT 综合征中 QT 间期缩短的机制
- 解释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
- 浦肯野纤维在心电图上的哪一部分可以体现出
-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 T 波低平、倒置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各有
- 简述什么是 Ebstein 畸形?
- 窦房结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如何分类和表现?
- 简述右位心的心电图主要表现有哪些?
- 简述平板运动试验的原理和特点。
- 心律失常梯形图由哪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