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其与激动扩布的关系。
  • 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0 期(快速去极化期):主要由钠离子(Na⁺)快速内流引起,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达到阈电位时,细胞膜上的快钠通道开放,大量 Na⁺内流,使膜电位迅速上升。 (2)1 期(快速复极化初期):主要是钾离子(K⁺)外流导致,0 期去极化达到顶峰后,钠通道失活,钾通道开放,K⁺外流使膜电位迅速下降。 (3)2 期(平台期):主要由钙离子(Ca²⁺)内流和 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形成,这一时期是心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 (4)3 期(快速复极化末期):此时钙通道关闭,K⁺外流进一步增加,膜电位迅速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 (5)4 期(静息期):通过钠 - 钾泵(Na⁺ - K⁺ ATP 酶)和钠 - 钙交换体等机制,将细胞内的 Na⁺和 Ca²⁺排出,K⁺摄入,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分布,维持静息电位。 2.与激动扩布的关系:动作电位 0 期的快速去极化是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其产生的局部电流会刺激相邻的心肌细胞,使其达到阈电位而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激动的扩布。动作电位各期的离子流变化决定了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和不应期等电生理特性,这些特性影响着激动扩布的速度和方向。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