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 中老年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起病缓慢,病变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或偶然查血时发现。 患者呈多血质面容,皮肤和黏膜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颈部和四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眼结膜显著充血。因血容量增加,约半数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血液黏滞度增高可致血流缓慢和组织缺氧,表现为头痛、眩晕、多汗、疲乏、健忘、耳鸣、视物模糊、视力障碍、肢端麻木与刺痛等症状。 伴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常见于脑、周围血管、冠状动脉、门静脉、肠系膜等。出血仅见于少数患者,与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释放组胺刺激胃腺壁细胞,可致消化性溃疡;刺激皮肤有明显瘙痒症。骨髓细胞过度增殖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少数患者出现继发性痛风、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 患者40%~50%有肝大、70%~90%有脾大,是本病的重要体征,脾大多为中、重度增大,表面平坦,质硬,引起腹胀、食欲不振、便秘。若发生脾梗死,引起脾区疼痛。 本病病程进展可分为3期: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期:可持续数年;②骨髓纤维化期:血象处于正常代偿范围,通常在诊断后5~13年发生;③贫血期:有巨脾、髓外化生和全血细胞减少,大多在2~3年内死亡,个别演变为急性白血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
- 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 简述血液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 T淋巴细胞可释放哪些因子?各种因子的功能
- 什么是碎裂红细胞?其临床意义有哪些?
- 临床常用的基因诊断技术及其在神经疾病的临
- 简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简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 外来肿瘤细胞浸润骨髓所致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 纤溶活性检验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 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 简述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 流式细胞术在血细胞免疫表型分析中的优势是
- FISH检测的优点有哪些?
- 简述血小板的黏附功能。
- 述血红蛋白(Hb)的四级结构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分型标准是什么
-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
- 简述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 血红蛋白测定,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 血友病基因诊断,需要进行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