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休克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 (1)急救 1)止血:对大出血的患者,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如加压包扎、扎止血带等,必要时可使用抗休克裤(MAST)。抗休克裤是一种膨胀的完全包绕肢体末端和腹部的装置,不仅可起到止血作用,而且还可以压迫下肢,增加回心血量,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 2)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领扣,清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经鼻导管及面罩间歇性给氧,增加动脉血氧含量,减轻组织缺氧状态。呼吸困难严重者,施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体位:取休克体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及缓解呼吸困难。 4)其他:注意患者保暖,尽量减少搬动,骨折处临时固定,必要时应用止痛剂。 (2)补充血容量:是纠正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故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监测指标估算输液量及判断补液效果。输液的种类主要有两种:晶体液和胶体液。通常先输入扩容迅速的晶体液如平衡盐溶液,再输入扩容作用持久的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若血细胞比容<30%,给予浓缩红细胞。大量出血时可快速输注全血。近年来常将3%~7.5%高渗溶液用于休克复苏治疗,以减轻组织细胞肿胀并扩容。 (3)积极处理原发病: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及时手术处理原发病。有时需在抗休克的同时施行手术,以免耽误抢救时机。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休克患者由于组织缺氧,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轻度酸中毒在机体获得充足的血容量和微循环改善后即可缓解,而且酸性环境有利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增加组织氧供,因此,轻度酸中毒无需碱性药物纠正。休克严重、酸中毒显著、扩容治疗效果不佳时,需应用碱性药物,常用的碱性药物为5%碳酸氢钠溶液。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血管收缩剂:临床常用的血管收缩剂有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和多巴胺等。血管收缩剂使小动脉普遍处于收缩状态,虽可暂时升高血压,但组织缺氧会更加严重,应慎重选用。 2)血管扩张剂:解除小动脉痉挛,关闭动静脉短路,改善微循环,但可使血管容量扩大,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并引起血压下降,故只有当血容量已基本补足且患者出现发绀、四肢厥冷、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等循环状况不佳时,才考虑使用。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酚妥拉明、酚苄明、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3)强心药:最常用的是强心苷如毛花苷丙(西地兰)。休克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应用强心药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6)治疗DIC:休克发展至DIC阶段,需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用量为1.0mg/kg,每6小时1次。DIC晚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亢进,可使用抗纤溶药如氨甲苯酸、氨基己酸等以及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7)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严重休克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使用皮质激素治疗。作用机制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防止细胞内溶酶体破裂;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增强线粒体功能:促进糖异生,减轻酸中毒。主张大剂量静脉滴注,如地塞米松1~3mg/kg,一般只用1~2次,以防引起不良反应。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