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材料题] 患者,女,53岁,已婚,农民。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下包块1年,右乳房包块3个月。患者自述于2006年初无诱因发现有右腋下包块,约2厘米大小,无疼痛,压痛等不适感觉,未行任何特殊处理,自感包块逐渐增大。于2006年9月又发现右侧乳房外上方包块,约3厘米大小,有刺痛感,故就诊于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怀疑乳腺癌,建议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因当时经济困难未就医。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饮食可,睡眠正常,二便通畅。否认低热,消瘦病史。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乳包块性质待查1.乳腺癌?2.乳腺增生?”收住我科,患者平素体健,否认肝炎、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其他外伤史及手术史。初潮12岁,1~4/28天,绝经年龄53岁,经量一般,无痛经,经期规律。妊娠5次,17岁第一次生育,有子女5人,均为自然生产,哺乳3次,共计18个月。系统回顾无特殊。查体T 36.5℃,P84次/分,R 21次/分,Bp 140/80mmHz。专科检查:望诊:双侧乳房均下垂,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乳皮肤及乳头未见凹陷﹑红肿﹑静脉曲张。右乳乳头凹陷,偏向右侧,外侧皮肤局部有红肿,橘皮样改变。右乳外形有增大改变,右乳腋窝下可见到肿块。触诊: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7×6厘米,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肿块与皮肤粘连,与胸壁无粘连。右侧腋窝可触及一约5×5厘米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左侧乳房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块。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乳腺钼靶X线提示:右乳外侧及右腋窝下密度增高影,大小约为6厘米,其中可见点状钙化点,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性大,建议术中病理检查。
- 简答题1、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
- 根据患者症状考虑为右乳癌。(1)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下包块1年,右乳房包块3个月。(2)患者自述于2006年初无诱因发现有右腋下包块,约2厘米大小,无疼痛,压痛等不适感觉,未行任何特殊处理,自感包块逐渐增大。于2006年9月又发现右侧乳房外上方包块,约3厘米大小,有刺痛感。(3)双侧乳房均下垂,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乳皮肤及乳头未见凹陷,红肿,静脉曲张。右乳乳头凹陷,偏向右侧,外侧皮肤局部有红肿,橘皮样改变。右乳外形有增大改变,右侧腋下可见到肿块。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7×6厘米,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肿块与皮肤粘连,与胸壁无粘连,右侧腋窝可触及一约5×5厘米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左侧乳房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块。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4)辅助检查乳腺钼靶X线提示:右乳外侧及右腋窝下密度增高影,大小约为6厘米,其中可见点状钙化点。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2、还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 进一步需要完善的检查有:乳腺及腋窝肿块穿刺活检;全身核素骨扫描;腹部及盆腔B超;头颅CT。诊断性钼靶摄影必须包括一些附加的拍摄位,包括严格的侧位和切线位图像、异常部位点挤压及放大后的图像,也适用于对具有乳腺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进行评估。超声检查是进一步确定各种乳腺肿物大小、位置的补充检查,尤其适用于乳房内密度较大的、触诊阳性但钼靶检查阴性的肿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3、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和危险分级:(1)性别和年龄:女性和男性乳腺癌的患病率比为100:1。年龄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2)家族史: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尤其是一级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高。(3)雌激素暴露:内源性和外源性的雌激素暴露可以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4)乳腺癌或乳腺增生疾病史:初次单侧乳腺癌诊断后,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0.5%~1%。(5)放疗:接受过胸部区域放疗(如霍奇金病)的女性中,20%~30%在治疗后10~30年内有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这种风险随放疗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放疗时年龄较小,尤其是30岁以下,也会增加患此病风险。(6)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可以改变的生活方式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包括绝经后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和中度饮酒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 简答题4、应采取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 先行乳腺及腋窝肿块穿刺活检术,证实为乳腺癌后,患者经过辅助检查若未发现明显远处转移,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因乳腺及腋窝肿块较大,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待肿块缩小,手术操作方便,便于完整切除后可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