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舌骨上、下肌群的组成、各肌起止及功能。
- (1)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与下颌骨、颅底之间,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茎突舌骨肌。上述各肌的主要作用为:当舌骨固定时,除茎突舌骨肌,其他三块肌均能向后下方牵拉下颌骨而开颌;当下颌骨固定时,舌骨上肌群收缩可上提舌骨、口底和舌。 1)二腹肌:位于下颌骨下方,具有前后两腹及中间腱。后腹起自颞骨乳突切迹,向前下外止于中间腱。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向后下止于中间腱。中间腱由腱膜样结缔组织包裹,附着于舌骨体与舌骨大角的交界处。当下颌骨被固定时,二腹肌可上提舌骨;当舌骨被固定时,可向下牵拉下颌骨,协助咀嚼。二腹肌前腹由下颌神经的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的二腹肌肌支支配。 2)下颌舌骨肌:位于下颌骨与舌骨之间,为三角形的扁肌。该肌起于下颌骨内面的下颌舌骨线全程,肌纤维行向后内下方,最后部的肌纤维止于舌骨体的前面,两侧前部和中部肌纤维在正中纤维缝处汇合,构成肌性与功能性口底。在吞咽的第一阶段,下颌舌骨肌收缩可上提口底,将食物推入咽腔。该肌还具有上提舌骨和下降下颌骨的作用。下颌舌骨肌受下颌神经的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 3)颏舌骨肌:位于中线两侧,舌的下方和下颌舌骨肌的上方,为长柱状强有力的小肌,两侧同名肌中间仅借薄层疏松结缔组织相隔。该肌以短腱起自下颌骨的颏棘,肌腹向后逐渐增宽,止于舌骨体前面。当下颌骨被固定时,颏舌骨肌牵引舌骨向前上;舌骨被固定时,可牵引下颌骨向下。颏舌骨肌受第1颈神经并入舌下神经的分支支配。 4)茎突舌骨肌:位于二腹肌后腹的上方并与其平行,为细小的梭状肌。在二腹肌后腹的深侧,肌束起自颞骨茎突,肌纤维斜向前下方,移行于肌腱,止于舌骨大角与舌骨体的结合处。在接近止点处,二腹肌中间腱穿过该肌。茎突舌骨肌的主要功能是牵引舌骨向后上方,是颏舌骨肌的拮抗肌。由于茎突舌骨肌与二腹肌同源,故同样接受面神经的二腹肌肌支支配。 (2)舌骨下肌群:位于舌骨下方颈正中线的两侧,居喉、气管及甲状腺的浅面。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自外向内为肩胛舌骨肌和胸骨舌骨肌,深层自下而上为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该组肌群的共同作用是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可提喉,使之靠近舌骨。舌骨上、下肌群共同收缩,能固定舌骨,有助于附着舌骨的诸肌活动。 1)肩胛舌骨肌:位于颈阔肌的深面、胸骨舌骨肌的外侧,为细长的带状肌,分为上腹和下腹。下腹起自肩胛骨上缘和肩胛横韧带,肌纤维斜向内上方,于胸锁乳突肌的深侧,在环状软骨平面以下移行于中间腱。上腹自中间腱斜向内上方,并列于胸骨舌骨肌外侧,止于舌骨体外侧部的下缘。中间腱借颈深筋膜中层向下连于锁骨。在吞咽、咀嚼和言语过程中,该肌可下降己抬高的舌骨,与舌骨上肌群共同收缩,具有固定舌骨的作用。 2)胸骨舌骨肌:位于颈前正中线的两侧、肩胛舌骨肌的内侧,为窄的带状肌。肌束起自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的后面,肌纤维在颈正中线两侧垂直上行,止于舌骨体内侧部的下缘。与肩胛舌骨肌相似,胸骨舌骨肌的作用是下降和固定舌骨。 3)胸骨甲状肌:位于胸骨舌骨肌的深侧被其遮盖,紧贴于甲状腺的浅面,为长带状肌,上狭下宽,较胸骨舌骨肌短而宽。下端起自胸骨柄的后面及第一肋软骨,肌纤维斜向上外,止于甲状软骨斜线。在吞咽和发音时,该肌可向下牵拉已上抬的喉头。 4)甲状舌骨肌:位于胸骨舌骨肌的深侧,为短小的长方肌,是胸骨甲状肌向上的延续部分。起自甲状软骨斜线,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舌骨体外侧部及舌骨大角。甲状舌骨肌的主要作用是下降舌骨;当舌骨被固定时,可向上牵拉喉头。甲状舌骨肌受舌下神经分支支配,与支配颏舌骨肌一样,该分支内含第1颈神经的纤维。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
- 简述牙尖交错和正中定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 简述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
- 龈下边缘常常是牙周病的致病因素,应尽量少
- 简述面动脉的分支、走行及吻合情况。
- 简述下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形态的区别。
- 牙体缺损修复体常用的固位体有哪些?
- 健康的牙周组织包括:上皮附着、结缔组织附
- 简述关节盘中带的解剖结构。
- 简述下颌支内面的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
- 填塞树脂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
- 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后基牙出现过敏性疼痛问题
- 简述覆、覆盖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 简述上颌骨的薄弱部位结构。
- 简述乳牙的共同特点。
- 桥体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请简述牙位、性别与牙颜色变化的关系。
- 简述切牙孔、切牙管的解剖结构。
- 牙体缺损修复体是采用某种材料制成,借粘接
- 简述乳牙髓腔形态特点。
- 简述上颌窦与上颌磨牙根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