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选择假肢时患者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 (1)患者的意愿:使用假肢应尽可能恢复患者的生活方式,适合患者的工作需要,满足患者的使用能力和意愿。所以,在装配假肢之前必须详细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情况与要求。对寿命可能不长,或不可能实际使用假肢的患者,应尽早装配装饰性假肢,并免去训练使用功能性假肢的麻烦。(2)患者的工作性质:在选择假肢时应根据工作性质不同选择不同材料制作的假肢。为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装配假肢,就需要选择用钢材制作的假肢;处于汽油等有机溶剂工作环境中的患者,不宜选择橡胶等材料制作的假肢。此外,工作负荷和强度与假肢的悬吊和固定装置也密切相关。(3)患者的体能与智能:一般而言,膝下假肢步行的能量消耗较正常步行多25%~45%,膝上假肢则多65%~100%,所以,心肺功能比较差的患者难以正常使用假肢。伴神经损伤者,由于肌肉失神经支配,肌力不良,就不适合使用功能性假肢。对缺乏学习能力,尤其是短期记忆力差的患者,不宜选择使用复杂的假肢,因为假肢的穿脱维护和使用均有一定的技巧,必须经过相当的训练才能掌握。假肢步行的感觉输入减少,平衡力差,需要视力代偿,若视力太差也不能使用假肢步行。(4)患者的生活环境:在选择假肢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生活环境,如地面不平或过于光滑,使用假肢步行将会非常困难。对距离假肢中心较远的患者,宜选择不太需要维修的假肢。(5)其他:还必须考虑到如下因素 ①患者的年龄:若年轻、运动量大,就要选择轻便、灵活的假肢;老年患者、运动量少,则适宜选择安全性高的假肢。②患者的性别:女性不适合选择体积较大的假肢,男性一般应当选择体积强大的假肢。③患者的身高和体重:每种关节都有适合的人群和适用的体重范围,体重大的患者在选择关节时要强调适用,否则会影响假肢的使用寿命;而体重较小者若选择适合体重较大者的关节就会感到很沉重,走路费力,也不易控制步态。④患者的活动量:若患者需要从事体力劳动则应选择耐用型假肢,若运动量大就应选择万向踝等。⑤根据假肢的价格与患者的经济状况量力而行。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