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与未修订前比较,由丙类升为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百日咳、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C、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和疟疾
D、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和血吸虫病
E、肺结构、淋病、梅毒
- D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
- 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
- WHO制定的生物安全指南是
- 铜绿假单胞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是
- 细菌色素有两类,它们是
- 有关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 下列病毒中最易发生变异的病毒是
- 下列哪一种病原体不是恙虫病立克次体
- 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错误的是
- 目前认为与鼻咽癌有关的病毒是
- 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温度与保存温度分
- 判断饮用水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微生物指标
- 2008年7月,3岁男孩,头痛、高热伴寒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杂交瘤的制备中,McAb的特异性取决于
- 某小学3年级同一个班级3天内陆续有5名学
- 最常引起儿童疱疹性咽炎的是
- 关于流感嗜血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03年广东省SARS得到有效控制的时
- 大肠杆菌分裂一代需要的时间为
-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