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以上条文共提出了几种下利?试分析其证治。
- 答题要点:本文共阐述了四种下利的证治。病本为伤寒,医者误下,伤及中阳,中焦虚寒,清阳下趋则下利不止,阴寒凝聚则心下痞硬,此本属桂枝人参汤适应证,决非半夏泻心汤所能治。但医家见心下痞硬,即误辨为痞证,用泻心汤,药不对证,故病不除.复以他药下之,里阳更伤,故痞硬未消,而下剃尤甚,此时才知以虚为实,犯虚虚之戒,故用理中丸。但下利仍不止,方知屡用下药.元气已伤.病位已由中焦的虚寒转为下焦的滑脱不禁,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温阳涩肠,固脱止利。若服后利仍不止,则推测可能属三焦气化不利,水液偏渗大肠之故,故当分利小便,以实大便,可酌选五苓散。本条的重点讲痞证的类证鉴别,提示伤及脾胃,运化失职,湿浊下趋,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属于痞证当属泻心汤所治之痞。误治则发生变证,论中又为治疗下利提出三种方法,归纳起来即:中焦虚寒下利者用理中汤,下焦滑脱下利者用赤石脂禹余鞭汤,水液偏渗、清浊不分下利者当用五苓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搜题找答案
热门试题
- 水肿病人腰以下肿甚,腹满而喘,脉沉迟者,
- 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
- 身灼热,躁扰不安,甚至昏狂谵妄,斑疹显露
- 温病类疾病气分证常见:( )
- 《灵枢·百病始生》提出:病起于下,是伤于
- 防己黄芪汤的主要治疗功效是:( )
- 提出“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
- 厥阴病上热下寒的主症有:( )
- 疟母是如何形成的?临床上如何治疗?
- 据《灵枢·水胀》所论,“皮厚”之症属:(
- 《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脏腑精气能充养外
-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 )
- 依据发病季节与主气结合而命名的温病是:(
- 寒实结胸的证候表现是:( )
- 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如何理解病机十九条中关于“寒”的病机和病
- 据《素问·痿论》所沦,引起肉痿的外因是:
- 病人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宜选用:(
- 《素问·生气通天论》称汗孔为:( )
- 《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哪方面的内